兰州至海石湾高速公路土质高边坡稳定性分析与预应力锚索的工程应用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对边坡灾害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 第16-25页 |
·土质边坡破坏形式 | 第16-17页 |
·圆弧或似圆弧破坏 | 第16页 |
·平面破坏 | 第16页 |
·折线形破坏 | 第16-17页 |
·复合形破坏 | 第17页 |
·其他形式破坏 | 第17页 |
·影响边坡稳定的主要因素 | 第17-21页 |
·岩土类型及性质的影响 | 第17-18页 |
·地质构造的影响 | 第18页 |
·水的作用 | 第18-19页 |
·动力作用 | 第19-20页 |
·边坡形态的影响 | 第20页 |
·人类工程活动 | 第20-21页 |
·气候条件 | 第21页 |
·坡体植被 | 第21页 |
·风化作用 | 第21页 |
·土质边坡破坏的极限平衡分析法 | 第21-25页 |
·剩余推力法 | 第22-23页 |
·简化比肖普法 | 第23页 |
·萨尔玛法 | 第23-25页 |
第三章 边坡锚固技术的工程应用 | 第25-39页 |
·锚固技术的特点及工程应用状况 | 第25-26页 |
·锚固体系的分类及其受力特性分析 | 第26-32页 |
·拉力型与压力分散型预应力锚固体系的受力特性分析 | 第28-31页 |
·拉力型锚索体系与压力分散型锚索体系的对比 | 第31-32页 |
·锚杆的结构 | 第32页 |
·预应力锚索 | 第32-34页 |
·影响锚固效果的因素分析 | 第34-35页 |
·锚固时机 | 第34页 |
·岩体类型及结构 | 第34-35页 |
·锚固材料松弛对应力损失产生的影响 | 第35页 |
·恶劣环境对应力的影响 | 第35页 |
·锚固效应及加固效果分析 | 第35-36页 |
·锚固的力学效应 | 第35-36页 |
·锚固结构效应 | 第36页 |
·岩锚加固效果分析 | 第36页 |
·锚固技术在边坡治理中的应用 | 第36-39页 |
第四章 预应力锚索地梁的参数计算 | 第39-48页 |
·预应力锚索地梁内力计算模式 | 第39-44页 |
·框架锚索力的分配 | 第40-41页 |
·单根梁的计算 | 第41-43页 |
·岩土体的反力系数确定 | 第43-44页 |
·土质边坡锚固等效参数的选取 | 第44-46页 |
·等效刚度系数 | 第44-45页 |
·等效强度参数 | 第45-46页 |
·土质边坡锚固效应数值模拟 | 第46-48页 |
第五章 高边坡锚固技术工程应用 | 第48-67页 |
·依托工程概况 | 第48-49页 |
·工程地质概况 | 第48页 |
·区域地质背景 | 第48-49页 |
·工程措施 | 第49-53页 |
·施工图设计中的工程处理措施 | 第50-52页 |
·预应力锚索结构及地梁配筋图 | 第52-53页 |
·预应力锚索地梁的施工 | 第53-58页 |
·预应力锚索 | 第53-55页 |
·钢筋混凝土地梁 | 第55-56页 |
·施工注意事项 | 第56-58页 |
·工后现场锚索抗拔试验 | 第58-66页 |
·试验设计 | 第58页 |
·试验场地及设备 | 第58页 |
·试验方法 | 第58-59页 |
·锚索验收抗拔试验结果 | 第59-65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5-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及建议 | 第67-69页 |
1. 主要结论 | 第67页 |
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