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深基坑开挖地层变形控制措施和工程实践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 ·超深基坑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超深基坑开挖技术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 ·现有的技术理论和工程方法 | 第13-15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采用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页 |
| ·主要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 第2章 成都地铁4号线中长区间轨排井工程简介 | 第16-22页 |
| ·工程概况 | 第16页 |
|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 第16-21页 |
| ·地形地貌 | 第16-17页 |
| ·地层岩性 | 第17页 |
| ·土层特征和特殊性岩土 | 第17-20页 |
| ·水文地质 | 第20-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3章 砂卵石地层超深基坑开挖支护方法研究 | 第22-38页 |
| ·深基坑支护方法综述 | 第22-25页 |
| ·地下连续墙 | 第22-23页 |
| ·人工挖孔桩支护 | 第23页 |
| ·土钉支护及复合型土钉支护 | 第23页 |
| ·钢板桩支护 | 第23-24页 |
| ·钻孔灌注桩支护 | 第24页 |
| ·深层搅拌桩 | 第24页 |
| ·内支撑与拉锚支护 | 第24-25页 |
| ·成都地区二元结构地层地质特征 | 第25-27页 |
| ·上部土工程性质 | 第25-26页 |
| ·下部土层工程特性 | 第26-27页 |
| ·成都地区基坑支护方法探讨 | 第27-30页 |
| ·打入式预制桩及工字钢支护 | 第27页 |
| ·人工土层锚杆护壁 | 第27-28页 |
| ·悬臂式冲孔灌注桩支护 | 第28页 |
| ·土钉支护 | 第28-29页 |
| ·人工挖孔桩或冲孔灌注桩加预应力锚杆支护 | 第29-30页 |
| ·上部拉锚式桩支护 | 第30页 |
| ·成都地区支护方法比选 | 第30-31页 |
| ·理正深基坑软件设计围护方案 | 第31-37页 |
| ·拟设计围护结构方案 | 第31-34页 |
| ·里正深基坑软件初步计算 | 第34-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4章 超深基坑开挖三维数值仿真模拟 | 第38-63页 |
| ·数值分析方法概述 | 第38-39页 |
| ·FLAC3D基坑模拟基本方法 | 第39-44页 |
| ·模型尺寸与边界条件 | 第40页 |
| ·初始应力条件 | 第40-41页 |
| ·本构模型选择 | 第41-42页 |
| ·基坑支护结构模拟 | 第42-43页 |
| ·模拟步骤及收敛判断 | 第43-44页 |
| ·超深基坑开挖三维仿真数值模拟 | 第44-48页 |
| ·模拟方法及参数正确性验证 | 第44页 |
| ·计算模型及参数 | 第44-46页 |
| ·支护结构及接触参数 | 第46-47页 |
| ·施工工况模拟步骤 | 第47-48页 |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8-62页 |
| ·水平位移分析 | 第48-52页 |
| ·地面沉降分析 | 第52-55页 |
| ·桩顶位移分析 | 第55-57页 |
| ·支撑系统受力分析 | 第57-59页 |
| ·土体应力分析 | 第59-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5章 超深基坑开挖地层变形控制与施工要点 | 第63-73页 |
| ·超深基坑地层变形分析 | 第63页 |
| ·超深基坑开挖地层变形影响因素 | 第63-68页 |
| ·支护系统的影响 | 第63-65页 |
| ·超挖对地层变形的影响 | 第65-66页 |
| ·地面超载对地层变形的影响 | 第66-67页 |
| ·降水对地层变形的影响 | 第67页 |
| ·其他影响地层变形的因素 | 第67-68页 |
| ·超深基坑地层变形控制方法 | 第68页 |
| ·施工主要技术措施 | 第68-72页 |
| ·围护桩施工 | 第68-70页 |
| ·钢支撑及钢围檩施工 | 第70-71页 |
| ·基坑开挖 | 第71-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结论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