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1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8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8-9页 |
| ·研究的对象及范畴 | 第9页 |
| ·研究的现状及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 ·研究的方法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儿童动画概述 | 第11-21页 |
| ·儿童动画 | 第11-18页 |
| ·动画起源及概念 | 第11-12页 |
| ·儿童动画的定义 | 第12页 |
| ·儿童动画的本质及价值 | 第12-16页 |
| ·儿童与儿童动画的关系 | 第16-18页 |
| ·儿童动画中的角色形象 | 第18-21页 |
| ·二维儿童动画中的角色形象 | 第18-19页 |
| ·三维儿童动画中的角色形象 | 第19页 |
| ·定格儿童动画中的角色形象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儿童认知特点与儿童动画角色形象 | 第21-35页 |
| ·儿童动画中的角色形象设计的影响因素 | 第21-26页 |
| ·剧情对儿童动画角色形象设计的影响 | 第21-22页 |
| ·风格对儿童动画角色形象设计的影响 | 第22-23页 |
| ·服饰对儿童动画角色形象设计的影响 | 第23-25页 |
| ·儿童认知特点对儿童动画角色形象设计的影响 | 第25-26页 |
| ·儿童认知特点 | 第26-29页 |
| ·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 第26-27页 |
| ·儿童的创造性潜能 | 第27-28页 |
| ·儿童审美意识特点 | 第28-29页 |
| ·儿童认知对儿童动画形象的需求 | 第29-32页 |
| ·造型的需求 | 第29页 |
| ·想象力的需求 | 第29-30页 |
| ·制作质量的需求 | 第30-31页 |
| ·团圆式结局的需求 | 第31页 |
| ·熟悉度的需求 | 第31-32页 |
| ·儿童动画角色形象对儿童的影响分析 | 第32-35页 |
| ·优秀的儿童动画角色形象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 第32页 |
| ·优秀的儿童动画角色形象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 第32-33页 |
| ·优秀的儿童动画角色形象促进儿童情感健康的发展 | 第33页 |
| ·优秀的儿童动画角色形象帮助儿童消除对压力的体验 | 第33-35页 |
| 第四章 对儿童动画角色形象设计的反思 | 第35-42页 |
| ·中外儿童动画角色形象的差异 | 第35-37页 |
| ·中外儿童动画形象设计特点的比较与分析 | 第35-36页 |
| ·中外儿童动画形象设计理念的比较与分析 | 第36-37页 |
| ·儿童动画在角色形象设计上的误区 | 第37-39页 |
| ·带有明显的迷信色彩元素 | 第37-38页 |
| ·过多的荒诞的空想与攻击性行为 | 第38页 |
| ·缺乏角色形象对剧情内容的分析引导 | 第38-39页 |
| ·对儿童动画角色形象设计的建议 | 第39-42页 |
| ·对儿童原始本能的保护 | 第39页 |
| ·注重创意思维 | 第39页 |
| ·对儿童动画形象的时代性塑造 | 第39-40页 |
| ·中国儿童动画形象需要打动儿童的心 | 第40页 |
| ·提高儿童动画创作人员的素质 | 第40-42页 |
| 第五章 儿童动画的创作体会 | 第42-47页 |
| ·儿童动画片《蔬菜精灵》的创作背景 | 第42页 |
| ·儿童动画片《蔬菜精灵》的故事情节与角色形象 | 第42-43页 |
| ·《蔬菜精灵》剧情决定了角色存在的动画时空 | 第42-43页 |
| ·《蔬菜精灵》剧情的背景资料限定了角色形象设计的风格特征 | 第43页 |
| ·《蔬菜精灵》剧情决定了角色形象性特征 | 第43页 |
| ·儿童动画片《蔬菜精灵》的角色形象 | 第43-45页 |
| ·《蔬菜精灵》角色形象的造型特点 | 第43-44页 |
| ·《蔬菜精灵》角色形象的服饰要素 | 第44-45页 |
| ·《蔬菜精灵》角色形象的道具要素 | 第45页 |
| ·设计实践与心得体会 | 第45-47页 |
| 第六章 结语 | 第47-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