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国医学理论论文--中医现代化研究论文

中医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机制和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问题的提出及意义第9-10页
   ·研究背景第9页
   ·研究意义第9-10页
 2.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0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2页
 3.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2-14页
   ·研究内容第12-14页
   ·研究方法第14页
 4. 创新点第14-15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第15-22页
 1.隐性知识的相关理论研究第15-18页
   ·隐性知识的概念第15页
   ·隐性知识的分类第15-16页
   ·隐性知识的转化第16-18页
 2.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相关理论研究第18-20页
   ·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影响因素分析第18-19页
   ·隐性知识显性化水平测量第19页
   ·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机制和路径研究第19-20页
 3.中医隐性知识显性化相关理论研究第20-21页
 4.结构方程模型相关理论研究第21-22页
第三章 中医隐性知识显性化机制分析第22-32页
 1.中医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提出第22-26页
   ·中医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必要性第22-25页
   ·中医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可行性第25-26页
   ·中医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特征第26页
 2.中医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机制第26-28页
   ·个体之间的中医隐性知识显性化分析第27页
   ·个体与组织之间的中医隐性知识显性化分析第27-28页
   ·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中医隐性知识显性化分析第28页
 3.中医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动力机制第28-32页
   ·中医隐性知识显性化动力基本假设第28-29页
   ·中医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动力模型第29-32页
第四章 中医隐性知识显性化影响因素的研究设计第32-38页
 1.研究变量界定第32-36页
   ·自变量的界定第32-34页
   ·中介变量的界定第34-35页
   ·因变量的界定第35-36页
   ·控制变量的界定第36页
 2.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第36-38页
   ·概念模型第36页
   ·研究假设第36-38页
第五章 中医隐性知识显性化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第38-53页
 1.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第38-39页
   ·问卷设计第38-39页
   ·数据收集第39页
 2.数据分析第39-51页
   ·描述性统计分析第40-42页
   ·信度和效度分析第42-47页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第47-51页
 3.实证研究结论第51-53页
   ·中医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影响因素第51页
   ·中医隐性知识显性度的作用路径第51-53页
第六章 提高中医隐性知识显性化水平的对策研究第53-56页
 1.优化中医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内在机理第53-54页
   ·提高知识整合的效率第53页
   ·规避社会交换的风险第53-54页
 2.塑造有利于中医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外部环境第54-56页
   ·发挥组织情境的效用第54-55页
   ·完善社会资源的建设第55-56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56-58页
 1.研究总结第56页
 2.研究局限和展望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附录第62-6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清肠化湿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评价及对TLR4/NF-κB通路和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下一篇:南五味子软胶囊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