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2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20-40页 |
·研究依据和意义 | 第20-2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国外技术进展 | 第21-22页 |
·国内技术进展 | 第22页 |
·负载催化剂研究进展 | 第22-30页 |
·有机物负载催化剂 | 第23-24页 |
·无机物负载催化剂 | 第24-28页 |
·双负载催化剂 | 第28-30页 |
·烯烃氢甲酰化反应机理 | 第30-35页 |
·羰基钴催化剂 | 第30-31页 |
·叔膦改性的羰基钴催化剂 | 第31-32页 |
·铑膦络合催化剂 | 第32-33页 |
·负载型催化剂 | 第33-35页 |
·烯烃氢甲酰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 第35-38页 |
·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38-40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 第40-52页 |
·药品及仪器 | 第40-41页 |
·活性炭载体及其预处理 | 第41-42页 |
·活性炭载体 | 第41-42页 |
·载体预处理 | 第42页 |
·催化剂制备 | 第42-43页 |
·催化剂评价 | 第43-48页 |
·催化剂评价装置及流程 | 第43页 |
·产物分析和数据处理 | 第43-48页 |
·载体和催化剂的表征 | 第48-49页 |
·铑含量测定 | 第48页 |
·比表面和孔结构测定 | 第48页 |
·Boehm 滴定 | 第48-49页 |
·X 射线衍射(XRD) | 第49页 |
·傅立叶红外(FT-IR)光谱 | 第49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49页 |
·活性炭表面pH 值测定 | 第49页 |
·H_2 和CO 在溶液中溶解度的测定 | 第49-50页 |
·实验装置和步骤 | 第49-50页 |
·测定方法可靠性考察 | 第50页 |
·反应动力学实验 | 第50-52页 |
·实验装置和步骤 | 第50-51页 |
·氢甲酰化反应实验的重现性 | 第51-52页 |
第三章 混合辛烯氢甲酰化反应热力学分析 | 第52-63页 |
·反应体系的确定 | 第52-53页 |
·反应体系中物质热力学数据及其估算 | 第53-57页 |
·理想气体生成焓、吉布斯函数和等压热容的估算 | 第53-55页 |
·反应体系中化合物的热力学数据 | 第55-57页 |
·热力学计算 | 第57-62页 |
·反应焓、反应吉布斯自由能的计算 | 第57-59页 |
·反应平衡常数和平衡转化率的计算 | 第59-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第四章 活性炭载体及其预处理 | 第63-83页 |
·不同载体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64-65页 |
·载体预处理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65-67页 |
·酸处理 | 第65页 |
·碱处理 | 第65-66页 |
·碱热处理 | 第66-67页 |
·碱热预处理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 | 第67-75页 |
·预处理对活性炭结构的影响 | 第67-71页 |
·预处理对活性炭表面化学性质的影响 | 第71-74页 |
·预处理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74-75页 |
·载体碱热预处理条件优化 | 第75-81页 |
·碱/炭比 | 第76-77页 |
·活化时间 | 第77-78页 |
·活化温度 | 第78页 |
·载体表面pH 值 | 第78-79页 |
·载体碱热预处理正交实验 | 第79-81页 |
·小结 | 第81-83页 |
第五章 Rh-P/AC 催化剂制备条件优化 | 第83-90页 |
·铑负载量 | 第83-84页 |
·铑浸渍液浓度 | 第84页 |
·磷酸改性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84-86页 |
·磷改性对催化剂循环使用的影响 | 第84-85页 |
·磷酸负载量 | 第85-86页 |
·浸渍温度 | 第86页 |
·焙烧温度 | 第86-87页 |
·催化剂制备条件正交实验 | 第87-89页 |
·小结 | 第89-90页 |
第六章 Rh-P/AC 催化剂上烯烃氢甲酰化反应性能 | 第90-99页 |
·烯烃氢甲酰化反应条件的探索 | 第90-94页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90-91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91-92页 |
·压力的影响 | 第92页 |
·溶剂的影响 | 第92-94页 |
·Rh-P/AC 催化剂上不同烯烃的氢甲酰化性能 | 第94-95页 |
·三种不同催化剂性能的比较 | 第95-96页 |
·Rh-P/AC 的循环使用性能 | 第96-98页 |
·小结 | 第98-99页 |
第七章 Rh-P/AC 催化剂的表征 | 第99-110页 |
·催化剂的孔结构性质 | 第99-100页 |
·表面基团分析 | 第100-101页 |
·XRD 分析 | 第101-102页 |
·XPS 分析 | 第102-107页 |
·样品表面元素分析 | 第102-103页 |
·样品表面氧元素分析 | 第103-105页 |
·样品表面铑元素分析 | 第105-107页 |
·样品表面磷元素分析 | 第107页 |
·催化剂制备机理 | 第107-109页 |
·小结 | 第109-110页 |
第八章 Rh-P/AC 催化剂助剂研究 | 第110-118页 |
·碱金属离子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110-111页 |
·不同K 助剂前驱体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111-112页 |
·KOH 负载量 | 第112页 |
·过渡金属助剂改性研究 | 第112-115页 |
·过渡金属助剂筛选 | 第112-113页 |
·浸渍顺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113-115页 |
·助剂用量的优化 | 第115页 |
·XRD 分析 | 第115-116页 |
·XPS 分析 | 第116-117页 |
·小结 | 第117-118页 |
第九章 Rh-P/AC 催化混合辛烯反应动力学及反应机理 | 第118-136页 |
·气体溶解度的测定和计算 | 第118-123页 |
·气体溶解度实验结果 | 第118-119页 |
·气体溶解度的理论估算 | 第119-123页 |
·动力学实验数据的测定与分析 | 第123-127页 |
·扩散影响的消除 | 第123-124页 |
·动力学实验结果 | 第124-127页 |
·动力学模型推导及回归 | 第127-135页 |
·氢甲酰化反应途径 | 第127-129页 |
·动力学表达式 | 第129-131页 |
·动力学参数估计 | 第131-133页 |
·表观活化能计算 | 第133-135页 |
·小结 | 第135-136页 |
结论 | 第136-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5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50-151页 |
致谢 | 第151-152页 |
作者简介 | 第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