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背景 | 第9-10页 |
·谐波齿轮传动的研究状况 | 第10-12页 |
·柔轮应力及变形的研究状况 | 第12-14页 |
·选题意义 | 第14-15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谐波齿轮减速器的基本构造原理 | 第16-23页 |
·谐波齿轮减速器的基本构造 | 第16-17页 |
·谐波齿轮减速器传动的基本原理 | 第17-21页 |
·双波谐波齿轮减速器运动过程 | 第18-19页 |
·双波谐波减速器的传动比计算 | 第19-20页 |
·谐波齿轮传动机构传动比的计算 | 第20-21页 |
·谐波减速器的主要特点 | 第21-23页 |
·谐波减速器的主要优点 | 第21-22页 |
·谐波减速器的主要缺点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基于UGNX4.0 的柔轮3D 模型的建立 | 第23-33页 |
·坐标轴方向的选择问题 | 第23-24页 |
·柔轮主要参数选择和计算 | 第24-28页 |
·柔轮齿形的选择 | 第24-25页 |
·柔轮啮合参数的选择 | 第25页 |
·柔轮结构尺寸的选择和计算 | 第25-28页 |
·刚轮和波发生器的参数选择和计算 | 第28-30页 |
·刚轮的参数选择和计算 | 第28页 |
·波发生器的参数选择和计算 | 第28-30页 |
·柔轮、刚轮和波发生器实体模型的建立 | 第30-33页 |
·柔轮实体参数化模型的建立 | 第31-32页 |
·刚轮实体参数化模型的建立 | 第32页 |
·波发生器实体参数化模型的建立 | 第32-33页 |
第四章 有限元模型分析 | 第33-44页 |
·单元算法和柔轮材料 | 第35-38页 |
·单元选择 | 第35页 |
·SOLID185 单元和CONTACT174、TARGET170 单元介绍 | 第35-36页 |
·SOLID185 单元 | 第35-36页 |
·TARGE170 单元 | 第36页 |
·CONTA 174 单元 | 第36页 |
·柔轮的材料 | 第36-38页 |
·柔轮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8-44页 |
·体分割-网格化的准备 | 第38-40页 |
·单元尺寸控制 | 第40页 |
·定义接触 | 第40-43页 |
·定义约束与扭矩载荷 | 第43页 |
·波发生器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3-44页 |
第五章 不同参数柔轮负载时的应力与变形分析 | 第44-67页 |
·柔轮的应力分布规律和变形规律与载荷的关系 | 第44-54页 |
·边界条件、载荷与求解设置 | 第44-45页 |
·柔轮的应力分布规律与载荷的关系 | 第45-52页 |
·柔轮变形与扭矩载荷的关系 | 第52-54页 |
·不同长径比柔轮的受力分析 | 第54-62页 |
·柔轮最大应力与长径比的关系 | 第55-56页 |
·柔轮应力分布规律与长径比的关系 | 第56-59页 |
·柔轮的变形规律与长径比的关系 | 第59-62页 |
·不同壁厚柔轮的受力分析 | 第62-67页 |
·最大应力与壁厚的关系 | 第62-63页 |
·柔轮应力分布规律与柔轮壁厚的关系 | 第63-64页 |
·柔轮变形规律与柔轮壁厚的关系 | 第64-6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71页 |
·论文结论 | 第67-70页 |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8页 |
附录 | 第78-84页 |
附件1 柔轮有限元模型建立APDL 程序 | 第78-82页 |
附件2 载荷施加、求解控制APDL 程序 | 第82-83页 |
附件3 后处理准备APDL 程序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