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符号说明 | 第9-12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2-25页 |
第一章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研究进展 | 第12-25页 |
1 引言 | 第12-21页 |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形态和结构 | 第13-14页 |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理化特性 | 第14页 |
·IBD 流行病学 | 第14-15页 |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基因组结构 | 第15-16页 |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分子致病机理 | 第16-17页 |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编码蛋白及其功能 | 第17-20页 |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抗原与毒力变异的分子机制 | 第20-21页 |
2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诊断技术 | 第21-23页 |
·血清学诊断方法 | 第21-22页 |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 第22-23页 |
3 研究目的 | 第23-25页 |
第二篇 试验研究 | 第25-72页 |
第二章 RT-PCR 检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方法的研究 | 第25-45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6-31页 |
2 结果 | 第31-38页 |
3 讨论 | 第38-45页 |
第三章 抗原捕获ELISA 检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 第45-5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6-48页 |
2 结果 | 第48-56页 |
3 分析与讨论 | 第56-59页 |
第四章 荧光定量 RT-PCR 鉴别 IBDV 超强毒株与经典疫苗毒株 | 第59-7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0-64页 |
2 结果 | 第64-70页 |
3 分析与讨论 | 第70-72页 |
全文结论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附录 1 试剂配制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申请的专利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