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关系的协调
内容摘要 | 第1-8页 |
引论:“焦作市房产纠纷案”分析 | 第8-14页 |
一、案情 | 第8-9页 |
二、案件中的事实与法律冲突 | 第9-11页 |
(一) 事实冲突 | 第9-10页 |
(二) 法律冲突 | 第10-11页 |
三、对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关系的思考 | 第11-14页 |
(一) 对象 | 第11-13页 |
(二) 问题 | 第13-14页 |
第一章 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关系的失调 | 第14-20页 |
一、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的外在冲突 | 第14-17页 |
(一) 主体资格 | 第14-15页 |
(二) 审理权限 | 第15-16页 |
(三) 程序运作 | 第16-17页 |
(四) 裁判的执行 | 第17页 |
二、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的本质冲突 | 第17-18页 |
(一) 诉讼目的 | 第17-18页 |
(二) 诉讼原则 | 第18页 |
三、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冲突的后果 | 第18-20页 |
(一) 诉讼成本增大 | 第18-19页 |
(二) 司法权威性受损 | 第19-20页 |
第二章 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关系失调的原因 | 第20-26页 |
一、实体法原因 | 第20-23页 |
(一) 公法与私法的关系 | 第20页 |
(二) 公权与私权的关系 | 第20-22页 |
(三) 公权内部的关系 | 第22-23页 |
二、程序法原因 | 第23-24页 |
(一) 行政诉讼程序与民事诉讼程序并行而不接轨 | 第23-24页 |
(二) 既判力制度的缺失 | 第24页 |
三、法院体制原因 | 第24-26页 |
(一) 专业审判庭地位与权限不明 | 第24-25页 |
(二) 法院之间缺乏协调 | 第25-26页 |
第三章 从域外经验的反思到我国的适用 | 第26-37页 |
一、附属问题原理及适用 | 第26-29页 |
(一) 附属问题概述及原理 | 第26-27页 |
(二) 结合我国现实的思考 | 第27-29页 |
二、当事人诉讼制度原理及适用 | 第29-34页 |
(一) 当事人诉讼制度概述及原理 | 第29-30页 |
(二) 结合我国现实的思考 | 第30-34页 |
三、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程序的趋同 | 第34-37页 |
第四章 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关系的协调 | 第37-46页 |
一、目的与原则的更新 | 第37-43页 |
(一) 迅速、良好解决争端之行政诉讼目的 | 第37-39页 |
(二) 诉讼制度原则化 | 第39-40页 |
(三) 司法能动主义 | 第40-42页 |
(四) 行政诉讼范围之扩大与合理性原则 | 第42页 |
(五) 整体主义与系统化之原则 | 第42-43页 |
二、审理模式的更新 | 第43-46页 |
(一) 分别审理模式——先后模式 | 第43-44页 |
(二) 合并审理模式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