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田宅典契初步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绪论 | 第7-9页 |
一、清代以前的田宅典契 | 第9-17页 |
(一) 起源时期的田宅典契 | 第9-11页 |
1、“典”的原意 | 第9页 |
2、“典”的出现 | 第9-10页 |
3、典制起源时期的田宅典契 | 第10-11页 |
(二) 宋元时期的田宅典契 | 第11-14页 |
1、宋代典制 | 第11-12页 |
2、元代典制 | 第12-13页 |
3、典契文本 | 第13-14页 |
(三) 明代的田宅典契 | 第14-17页 |
1、明代典制 | 第14-15页 |
2、明代典契 | 第15-17页 |
二、清代典制法律规定 | 第17-20页 |
(一) 《大清律例》对“典”的界定 | 第17页 |
(二) 关于典期的规定 | 第17-18页 |
(三) 典产灭失的规定 | 第18页 |
(四) 有关契税的规定 | 第18-19页 |
(五) 立契双方权利义务相关规定 | 第19-20页 |
三、清代田宅典契 | 第20-40页 |
(一) 分类 | 第20-31页 |
1、内容性质上的分类 | 第20-22页 |
2、标的种类上的分类 | 第22-31页 |
(二) 内容 | 第31-40页 |
1、出典人的权利与义务 | 第31-33页 |
2、典权人的权利与义务 | 第33-35页 |
3、典契中的期限 | 第35-38页 |
4、典业风险的承担条款 | 第38页 |
5、违约责任 | 第38-40页 |
四、清代田宅典契相关问题 | 第40-56页 |
(一) 亲邻优先典买的问题 | 第40-41页 |
(二) 契约文本中体现的受典人权利保障机制 | 第41-43页 |
1、中人 | 第41-42页 |
2、出典人负担的保障义务 | 第42-43页 |
(三) 重复朦胧典卖 | 第43-46页 |
(四) 出典人对已典土地的租回 | 第46-47页 |
(五) 典当关系的终结 | 第47-52页 |
1、退田契 | 第47-48页 |
2、受典人买断典业 | 第48-50页 |
3、原业主的赎回 | 第50-51页 |
4、原典主对典权的转让 | 第51-52页 |
(六) 当契 | 第52-53页 |
(七) 赋税交割问题 | 第53-56页 |
五、结论 | 第56-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