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绪论 | 第9-11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内容与工作方法 | 第10页 |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工作方法 | 第10页 |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理论上的创新 | 第10页 |
·实证分析上的创新 | 第10-11页 |
第1章 相关理论综述及文献分析 | 第11-21页 |
·会计计量属性理论 | 第11-14页 |
·历史成本 | 第11-12页 |
·重置成本 | 第12页 |
·可变现净值 | 第12页 |
·现值 | 第12-13页 |
·公允价值 | 第13-14页 |
·风险及风险控制相关理论 | 第14-18页 |
·风险、风险控制理论 | 第14-15页 |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 第15-17页 |
·风险控制应对策略 | 第17-18页 |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文献分析 | 第18-21页 |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文献回顾 | 第18-19页 |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相关文献统计分析 | 第19-21页 |
第2章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现状分析 | 第21-40页 |
·投资性房地产相关准则 | 第21-22页 |
·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及特征 | 第21页 |
·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与初始计量 | 第21页 |
·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 第21-22页 |
·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 | 第22页 |
·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 | 第22页 |
·投资性房地产的披露 | 第22页 |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方法 | 第22-25页 |
·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 | 第22-23页 |
·我国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 | 第23-25页 |
·我国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特点 | 第25-27页 |
·我国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优点 | 第25-26页 |
·我国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缺点 | 第26-27页 |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现状 | 第27-38页 |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现状分析 | 第27-32页 |
·不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现状分析 | 第32-36页 |
·金融街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管理方式 | 第36-37页 |
·深圳中航关于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公告 | 第37-38页 |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企业的影响 | 第38-40页 |
·对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影响 | 第38页 |
·对企业权益的影响 | 第38页 |
·对企业税负的影响 | 第38-39页 |
·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 第39-40页 |
第3章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风险识别 | 第40-48页 |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风险及风险识别 | 第40页 |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风险识别点和分析 | 第40-46页 |
·政策和制度风险 | 第40-41页 |
·社会风险 | 第41-42页 |
·经济风险 | 第42-43页 |
·行业风险 | 第43-44页 |
·操作风险 | 第44页 |
·项目风险 | 第44-45页 |
·评估风险 | 第45-46页 |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风险识别清单 | 第46-48页 |
第4章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风险评估 | 第48-54页 |
·CIM 模型(Controlled Interval and Memory Models) | 第48-49页 |
·CIM 模型的应用 | 第49-54页 |
·确定每一个风险因素的等级值 | 第49页 |
·各风险因素评分 | 第49页 |
·形成概率分布 | 第49-51页 |
·运用CIM 模型得出总风险的概率分布 | 第51-52页 |
·计算总风险概率的期望值及方差 | 第52-54页 |
第5章 投资性房地产企业风险控制的对策 | 第54-57页 |
·内部环境 | 第54页 |
·目标设定 | 第54页 |
·事项识别 | 第54-55页 |
·风险评估 | 第55页 |
·风险应对 | 第55页 |
·控制活动 | 第55页 |
·信息与沟通 | 第55页 |
·监控 | 第55-57页 |
第6章 优化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企业风险控制相关政策和建议 | 第57-60页 |
·政府层面 | 第57-58页 |
·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立法与执法监控 | 第57页 |
·完善公允价值评估的理论与应用 | 第57页 |
·鼓励企业适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 | 第57-58页 |
·行业层面 | 第58页 |
·企业层面 | 第58-60页 |
·完善企业的内外部环境 | 第58页 |
·实现融资形式多元化 | 第58页 |
·建立公允价值信息系统 | 第58-60页 |
结论及建议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附录 | 第63-6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