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致谢 | 第7-12页 |
| 第一章 概论 | 第12-19页 |
| ·序言 | 第12页 |
| ·数字化变电站研究应用现状 | 第12-14页 |
| ·国外研究应用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内研究应用的现状 | 第13-14页 |
| ·传统变电站与数字化变电站的特征与区别 | 第14-18页 |
| ·传统变电站的结构特征 | 第14-15页 |
| ·数字化变电站的特征 | 第15-18页 |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数字化变电站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第19-29页 |
| ·基本结构 | 第19-20页 |
| ·数字化变电站总体架构设计 | 第20-29页 |
| ·220kV 典型数字化变电站 | 第20-22页 |
| ·过程层 | 第22-24页 |
| ·间隔层 | 第24-25页 |
| ·变电站层 | 第25-26页 |
| ·站内通信网络部分 | 第26-29页 |
| 第三章 二次通信网络、过程层的实现规划设计 | 第29-39页 |
| ·二次通信网络 | 第29-33页 |
| ·变电站内数据流和信息传输的特点 | 第29-30页 |
| ·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的要求 | 第30页 |
| ·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通信网络 | 第30-31页 |
| ·嵌入式以太网的应用方案 | 第31-33页 |
| ·过程层的实现 | 第33-39页 |
| ·过程层的过度性问题分析 | 第33-35页 |
| ·过程层实现方案存在问题的分析 | 第35-39页 |
| 第四章 设备互操作性和二次系统冗余性的设计 | 第39-45页 |
| ·设备互操作性 | 第39-42页 |
| ·互操作试验的基本模式 | 第39-40页 |
| ·互操作试验的基本要求 | 第40-42页 |
| ·二次系统冗余性 | 第42-45页 |
| ·合并单元配置方案的冗余性 | 第42页 |
| ·以太网的冗余性 | 第42-43页 |
| ·装置及控制系统的冗余性 | 第43-45页 |
| 第五章 数字化系统在合肥220 千伏植物园变电站中的应用设计 | 第45-66页 |
| ·合肥220 千伏植物园变电站建设的必要性 | 第45-47页 |
| ·合肥电网现状 | 第45页 |
| ·合肥电网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5-46页 |
| ·合肥地区负荷预测及电力平衡 | 第46页 |
| ·本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 第46-47页 |
| ·变电站数字化概述 | 第47-49页 |
| ·220kV 植物园变概述 | 第47-48页 |
| ·变电站数字化方案 | 第48-49页 |
| ·220kV 植物园变电站实施方案 | 第49-66页 |
| ·建设规模 | 第49页 |
| ·远动及数字化计算机监控系统(站控层) | 第49-58页 |
| ·植物园变电气二次 | 第58-59页 |
| ·植物园变系统保护(间隔层) | 第59-61页 |
| ·植物园变电气一次(过程层) | 第61-64页 |
| ·调度端与本工程的配合 | 第64页 |
| ·系统通信 | 第64-66页 |
| 第六章 合肥220 千伏植物园数字化变电站的实施 | 第66-79页 |
| ·220 千伏植物园数字化变电站的实施内容 | 第66-69页 |
| ·主要实施内容 | 第66-68页 |
| ·实施的方法 | 第68页 |
| ·实施的关键技术 | 第68-69页 |
| ·220 千伏植物园数字化变电站的创新及特点 | 第69-73页 |
| ·全站采用国内第一家通过KEMA 认证的IEC61850 系统 | 第69-70页 |
| ·基于UAPC 新一代硬件平台的PCS 系列高压保护 | 第70-71页 |
| ·GIS 电子式互感器 | 第71-72页 |
| ·二次设备的互操作性 | 第72页 |
| ·程序化操作的应用 | 第72页 |
| ·VLAN 在GOOSE 网络中的使用 | 第72页 |
| ·调试和实施过程中制定相应规范和标准 | 第72-73页 |
| ·220 千伏植物园数字化变电站的试验和调试 | 第73-79页 |
| ·试验仪器、设备与项目 | 第73-74页 |
| ·试验过程与结果 | 第74-79页 |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9-82页 |
| ·工作总结 | 第79-81页 |
| ·植物园变数字化建设优点 | 第79-80页 |
| ·植物园变数字化建设经济效益 | 第80页 |
| ·社会效益 | 第80-81页 |
| ·工作展望 | 第81-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