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缩写略表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1页 |
前言 | 第11-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现场与方法 | 第15-23页 |
一、研究现场 | 第15页 |
二、研究对象 | 第15-16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四、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五、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 | 第19-21页 |
六、质量控制 | 第21-23页 |
结果 | 第23-64页 |
第一部分 全人群死亡状况 | 第23-34页 |
一、死亡名单收集来源 | 第23页 |
二、死亡者人口学特征 | 第23-26页 |
三、死亡原因 | 第26-29页 |
四、死亡率 | 第29-32页 |
五、死亡的影响因素 | 第32-34页 |
第二部分 既往有偿献血员HIV感染者病程 | 第34-64页 |
一、HIV感染者人口学特征 | 第34-36页 |
二、疑似AIDS死亡者与确诊的HIV/AIDS比较 | 第36-37页 |
三、治疗与非治疗的HIV/AIDS比较 | 第37-39页 |
四、AIDS潜伏期 | 第39-46页 |
五、HIV感染的生存时间 | 第46-56页 |
六、AIDS生存时间 | 第56-64页 |
讨论 | 第64-74页 |
一、AIDS相关死亡对全人群死亡的影响 | 第64-66页 |
二、既往有偿献血员艾滋病自然史 | 第66-69页 |
三、影响自然病程的主要因素 | 第69-71页 |
四、本研究主要偏倚 | 第71-74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研究创新性与局限性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3页 |
博士在读期间完成的科研活动和论文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个人简历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