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1页 |
1. 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与教育现状 | 第11-19页 |
·视觉传达设计特性 | 第11-14页 |
·艺术性和实效性 | 第12页 |
·经济性和科技性 | 第12-13页 |
·文化性和社会性 | 第13页 |
·传播性和开放性 | 第13-14页 |
·视觉传达设计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培养规格与核心目标 | 第15-17页 |
·高职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发展与现状 | 第17-19页 |
·高等职业教育和设计教育国外的发展与现状 | 第17-18页 |
·高职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国内的发展与现状 | 第18-19页 |
2. 高职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 第19-22页 |
·高职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问题 | 第19-20页 |
·高职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问题成因 | 第20-21页 |
·设计教育起步偏差 | 第20页 |
·设计教育观念滞后 | 第20页 |
·高职教育认识偏差 | 第20-21页 |
·高职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对策 | 第21-22页 |
·高职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对策的基本理念 | 第21页 |
·高职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对策——产教结合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改革 | 第21-22页 |
3. 产教结合是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理念 | 第22-29页 |
·高职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中产教结合的内涵 | 第22-23页 |
·产教结合是高职视觉传达设计的教育理念 | 第23-25页 |
·产教结合是国际高职教育的基本经验 | 第23页 |
·产教结合在我国高职教育中的必要性 | 第23-24页 |
·产教结合是高职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理念 | 第24-25页 |
·产教结合实施的类型与高职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导入 | 第25-28页 |
·产教开发型 | 第25页 |
·产教合作型 | 第25-26页 |
·产教一体型 | 第26-27页 |
·产教分离型 | 第27页 |
·产教集团型 | 第27-28页 |
·产教结合的实施载体——工作室 | 第28-29页 |
4. 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产教结合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 第29-33页 |
·包豪斯工作坊启示 | 第29页 |
·产教结合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图式 | 第29-30页 |
·产教开发型——实验工作室 | 第30-31页 |
·产教合作型——项目工作室 | 第31页 |
·产教一体型——设计工作室 | 第31-32页 |
·产教分离型——作坊工作室 | 第32页 |
·产教集团型——创业工作室 | 第32-33页 |
5. 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产教结合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实施运行 | 第33-43页 |
·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产教结合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实施图示 | 第33-34页 |
·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产教结合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运行 | 第34-36页 |
·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产教结合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行政机构运行 | 第34-35页 |
·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产教结合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运行图示 | 第35-36页 |
·产教结合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实施基础 | 第36-37页 |
·“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 | 第36-37页 |
·硬件设备和职业资格鉴定所建设 | 第37页 |
·产教结合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运行保障 | 第37-39页 |
·实施学分制加强教学管理 | 第37页 |
·落实项目教学一体化课程设计和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 | 第37-38页 |
·建立以实训实践为核心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考核评价机制 | 第38-39页 |
·产教结合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运行关键 | 第39-40页 |
·稳定的项目任务 | 第39页 |
·管理制度的落实和协调 | 第39-40页 |
·工作室师资实行聘任制 | 第40页 |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自主灵活 | 第40页 |
·产教结合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运行的后劲支持 | 第40-42页 |
·大力扶持产业发展和创业项目 | 第40-41页 |
·产业的产权归属和产业管理及财务管理 | 第41-42页 |
·产教结合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不足与应对措施 | 第42-43页 |
·产教结合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不足 | 第42页 |
·产教结合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不足的应对措施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