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节日中“旺火”习俗的调查研究--以山西省柳林的“火炉则”为个案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选题背景和缘起 | 第8页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8-10页 |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对本研究相关概念界定 | 第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关于“旺火”习俗的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关于火文化的研究概况 | 第12页 |
·研究方法与调查地的选择 | 第12-13页 |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柳林“旺火”习俗的生存环境 | 第14-17页 |
·“旺火”习俗生成的自然环境 | 第14页 |
·“旺火”习俗形成的物质基础 | 第14-15页 |
·“旺火”习俗存在的文化空间 | 第15-16页 |
小结 | 第16-17页 |
第三章 柳林“旺火”习俗的渊源和变迁 | 第17-23页 |
·太阳与火的远古崇拜 | 第17-18页 |
·“旺火”习俗的定型 | 第18-23页 |
·神话传说的嵌入 | 第19-20页 |
·官方的提倡 | 第20-21页 |
·民众的参与 | 第21-22页 |
·宗教节日的渗入 | 第22页 |
小结 | 第22-23页 |
第四章 岁时节日中“旺火”习俗的田野调查 | 第23-29页 |
·节前准备:垒“火炉则” | 第23-24页 |
·除夕的“火炉则” | 第24-27页 |
·接神 | 第25-26页 |
·祭祖 | 第26页 |
·“狂欢” | 第26页 |
·“狂欢”过后 | 第26-27页 |
·正月十五的“火炉子” | 第27-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第五章“旺火”习俗的民俗学解析 | 第29-38页 |
·“旺火”习俗的象征意义 | 第29-32页 |
·象征定义的阐释 | 第29页 |
·“旺火”习俗的象征意义分析 | 第29-32页 |
·“旺火”隐喻的仪式认同 | 第32页 |
·“旺火”仪式的民俗解析 | 第32-35页 |
·一种超常态的仪式行为 | 第33页 |
·一个人神虚拟的世界 | 第33页 |
·“旺火”仪式的功能分析 | 第33-35页 |
·“旺火”中的巫术原理与禁忌 | 第35-38页 |
·“旺火”仪式与太阳巫术 | 第35-36页 |
·“旺火”习俗中的禁忌 | 第36-38页 |
第六章 柳林“旺火”习俗的传承主体与问题思考 | 第38-43页 |
·趋于消失的“旺火”传人 | 第40页 |
·对“旺火”习俗发展的反思 | 第40-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研究成果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