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与人格的相关性研究--以米芾书法为线索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2页 |
| ·文献综述 | 第8-9页 |
| ·国内外现状 | 第8-9页 |
| ·课题学术和使用意义 | 第9页 |
| ·课题研究目的、内容、技术路线 | 第9-10页 |
| ·研究目的 | 第9页 |
|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 ·技术路线 | 第10页 |
| ·创新之处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0页 |
| ·创新之处 | 第10页 |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0页 |
| ·预期目标 | 第10-12页 |
| 2 米芾书法概观 | 第12-22页 |
| ·米芾书法作品选 | 第12-19页 |
| ·米芾书法作品评述 | 第19-22页 |
| 3 书法与人格的相关性概述 | 第22-28页 |
| ·引言 | 第22-24页 |
| ·概念定义 | 第24-25页 |
| ·书法 | 第24页 |
| ·相关 | 第24-25页 |
| ·人格 | 第25页 |
| ·关于书法与人格的相关性的原理 | 第25-27页 |
| ·关于对“在常态书写中”的解释 | 第27-28页 |
| 4 书法的线条与人格的相关性 | 第28-62页 |
| ·引言 | 第28页 |
| ·书法线条起收笔的形态与书写者的人格的相关性 | 第28-31页 |
| ·书法线条的质感与书写者的人格的相关性 | 第31-38页 |
| ·温润的线条与书写者的人格的相关性 | 第31-34页 |
| ·枯燥的线条与书写者的人格的相关性 | 第34-38页 |
| ·线条的直曲与书写者的人格的相关性 | 第38-42页 |
| ·直线条与书写者的人格的相关性 | 第38-40页 |
| ·曲线条与书写者的人格的相关性 | 第40-42页 |
| ·线条的粗细与书写者的人格的相关性 | 第42-48页 |
| ·瘦细的线条与书写的人格的相关性 | 第42-44页 |
| ·粗重的线条与书写的人格的相关性 | 第44-48页 |
| ·弹性线条与书写者的人格的相关性 | 第48-51页 |
| ·挺直的竖向线条与书写者的人格的相关性 | 第51-56页 |
| ·左倾的竖向线条与书写者的人格的相关性 | 第56-58页 |
| ·流畅连绵的线条与书写者的人格的相关性 | 第58-62页 |
| 5 书法的结构与人格的相关性 | 第62-140页 |
| ·引言 | 第62页 |
| ·传统书法的结构的一般性原则 | 第62-64页 |
| ·单字结构中线条的独立性与书写者的人格的相关性 | 第64-66页 |
| ·恪守线条“独立性”的历代代表性书法作品图片示例 | 第66-107页 |
| ·商代书法作品图片示例 | 第67页 |
| ·西周书法作品图片示例 | 第67-77页 |
| ·东周书法作品图片示例 | 第77-81页 |
| ·秦代官方书法代表性作品 | 第81-82页 |
| ·汉代官方书法代表性作品 | 第82-91页 |
| ·魏晋时代书法作品图片示例 | 第91-95页 |
| ·唐代书法作品图片示例 | 第95-99页 |
| ·近现代书法作品图片示例 | 第99-107页 |
| ·关于单字结构中线条之间密实粘附者的人格倾向 | 第107-120页 |
| ·关于赵孟頫的人格与书法 | 第112-120页 |
| ·关于单字结构中线条之间相互抵触者的人格倾向 | 第120-128页 |
| ·关于单字结构宽博者的人格倾向 | 第128-134页 |
| ·关于单字结构内敛者的人格倾向 | 第134-136页 |
| ·关于单字结构过大或过小者的人格倾向 | 第136-137页 |
| ·关于单字结构左大右小、上大下小者的人格倾向 | 第137-138页 |
| ·关于单字结构其它特征者的人格倾向 | 第138-140页 |
| 6 书法的章法与人格的相关性 | 第140-148页 |
| 7 结论 | 第148-150页 |
| 致谢 | 第150-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52-154页 |
| 附录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