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惩罚性赔偿制度概论 | 第9-17页 |
第一节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概念 | 第9-10页 |
第二节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10-13页 |
一、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起源 | 第10页 |
二、近现代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发展 | 第10-13页 |
第三节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功能 | 第13-17页 |
一、惩罚性赔偿制度功能的各种学说 | 第13页 |
二、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威慑功能 | 第13-14页 |
三、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补偿功能 | 第14-15页 |
四、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惩罚功能 | 第15页 |
五、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鼓励市场交易功能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惩罚性赔偿制度在美国产品责任侵权领域的适用 | 第17-32页 |
第一节 惩罚性赔偿在美国产品责任领域的产生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惩罚性赔偿制度在美国引起的争议 | 第18-22页 |
一、有关惩罚性赔偿合理性的争议 | 第18-19页 |
二、有关惩罚性赔偿合法性的争议 | 第19-20页 |
三、有关惩罚性赔偿可保性的争议 | 第20-22页 |
第三节 惩罚性赔偿适用的主要行为类型 | 第22-24页 |
一、欺诈或虚假陈述行为 | 第23页 |
二、故意违反安全标准 | 第23页 |
三、不合格的产品测试和生产程序 | 第23-24页 |
四、没有告知己知的危险 | 第24页 |
五、产品上市后没有对己知的危险采取补救措施 | 第24页 |
第四节 惩罚性赔偿责任的成立要件 | 第24-25页 |
第五节 惩罚性赔偿制度在美国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 | 第25-32页 |
一、存在的问题 | 第25-27页 |
二、改革措施 | 第27-32页 |
第三章 惩罚性赔偿在我国产品责任领域的制度构建 | 第32-42页 |
第一节 我国现行惩罚性赔偿制度 | 第32-37页 |
一、《消费者保护法》对惩罚性赔偿的规定 | 第32-34页 |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惩罚性赔偿的规定 | 第34页 |
三、民法典草案对惩罚性赔偿的规定 | 第34-35页 |
四、近年立法在惩罚性赔偿制度上的突破 | 第35-37页 |
第二节 完善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思考 | 第37-42页 |
一、与精神损害赔偿、补偿性赔偿的协调 | 第37-38页 |
二、适用规则的设计 | 第38-40页 |
三、惩罚性赔偿金的计算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5-46页 |
后记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