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2 研究综述 | 第16-20页 |
·植物生长季的研究 | 第16-17页 |
·植物物候与气候变化的研究 | 第17-18页 |
·植物物候与人类活动的研究 | 第18页 |
·植物物候遥感监测方法 | 第18-19页 |
·研究展望 | 第19-20页 |
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第2章 研究区及数据源 | 第23-39页 |
1 研究区概况 | 第23-30页 |
·长白山地的地貌基础 | 第24-27页 |
·长白山地的自然景观特征 | 第27-30页 |
2 数据的获取及处理 | 第30-39页 |
·遥感数据 | 第30-32页 |
·气象数据 | 第32-33页 |
·植被覆盖数据 | 第33-36页 |
·土地利用数据 | 第36-39页 |
第3章 时间序列遥感数据的HANTS 处理 | 第39-49页 |
1 时间序列遥感数据的噪声影响 | 第39页 |
2 时间序列遥感数据处理方法 | 第39页 |
3 基于HANTS 的时间序列遥感数据的处理 | 第39-43页 |
4 基于HANTS 的时间序列图像重构 | 第43-47页 |
·时间序列图像重构的关键参数 | 第43-44页 |
·时间序列图像重构的实现 | 第44-45页 |
·时间序列图像重构结果 | 第45-47页 |
5 小结 | 第47-49页 |
第4章 长白山地森林景观物候期的监测及空间格局分析 | 第49-71页 |
1 Double logistic 模型的构建 | 第49-52页 |
2 趋势分析方法 | 第52-54页 |
·变化率 | 第53页 |
·相关系数 | 第53-54页 |
3 长白山地森林植被物候参数的时空格局及变化趋势 | 第54-68页 |
·生长季始期 | 第54-56页 |
·生长季末期 | 第56-59页 |
·生长季长度 | 第59-61页 |
·生长季DN 值的积分 | 第61-63页 |
·DN 年最大值 | 第63-66页 |
·DN 值年振幅 | 第66-68页 |
4 模型验证 | 第68-69页 |
5 小结 | 第69-71页 |
第5章 中国长白山地的气候变化特征 | 第71-91页 |
1 数据和研究方法 | 第71-76页 |
·数据源 | 第71-72页 |
·研究方法 | 第72-76页 |
2 长白山地气温和降水的时间变化特征 | 第76-81页 |
·变化周期分析 | 第76-78页 |
·长白山地年气温和年降水的时间变化 | 第78-79页 |
·长白山区各季节气温和降水的时间变化 | 第79-81页 |
3 长白山地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变化特征 | 第81-89页 |
·气温和降水的多年平均状况 | 第81-82页 |
·年均温和季节均温变化的区域分布特征 | 第82-86页 |
·多年平均降水和季节降水变化的区域分布特征 | 第86-89页 |
4 小结 | 第89-91页 |
第6章 森林植被生长季物候期变化与气候关系研究 | 第91-101页 |
1 研究方法 | 第91-96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91-93页 |
·气候参数的插值 | 第93-96页 |
2 NDVI 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 | 第96-98页 |
·NDVI 与旬平均气温年内相关分析 | 第96页 |
·NDVI 与旬降水量的年内相关分析 | 第96-97页 |
·NDVI 与气候因子的年内复相关分析 | 第97-98页 |
3 不同森林植被类型物候参数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 第98-100页 |
·森林生长季物候期与气温的关系 | 第98-99页 |
·森林生长季物候期与降水的关系 | 第99-100页 |
4 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1-105页 |
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01-103页 |
·时间序列的谐波分析法(HANTS) | 第101页 |
·Double Logistic 模型的构建 | 第101页 |
·长白山地森林植被物候时空格局 | 第101-102页 |
·长白山地的气候变化特征 | 第102页 |
·森林植被生长季变化与气候的关系 | 第102-103页 |
2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03页 |
3 未来工作展望 | 第103-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3页 |
致谢 | 第113-115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115-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