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水土流失信息系统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引言 | 第10-34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我国水土流失背景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技术背景 | 第11-13页 |
·水土保持信息系统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水土保持信息系统发展 | 第13-14页 |
·我国水土保持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概述 | 第15-22页 |
·GIS发展状况 | 第15-19页 |
·GIS应用现状 | 第19-22页 |
·森林公园发展及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 第22-29页 |
·森林公园由来及发展状况 | 第22-25页 |
·大围山基本情况 | 第25-29页 |
·系统开发平台简介 | 第29-34页 |
·ACCESS数据库 | 第29-30页 |
·Google Earth平台 | 第30-34页 |
2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34-38页 |
·研究内容 | 第34-35页 |
·研究方法 | 第35-36页 |
·技术路线 | 第36-38页 |
3 水土流失信息系统构建和功能实现 | 第38-52页 |
·系统设计 | 第38-42页 |
·系统设计目标 | 第38页 |
·系统设计原则 | 第38-39页 |
·系统结构设计 | 第39页 |
·系统功能设计 | 第39-42页 |
·数据收集及处理 | 第42-45页 |
·基础属性资料收集 | 第44页 |
·空间图层的数字化处理 | 第44-45页 |
·数据库建立 | 第45-46页 |
·属性数据库的建立 | 第45页 |
·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 第45-46页 |
·水土流失信息系统功能实现 | 第46-52页 |
·系统运行界面 | 第46-47页 |
·系统功能 | 第47-49页 |
·系统的调试 | 第49-50页 |
·系统维护 | 第50页 |
·系统应用评价 | 第50-52页 |
4 大围山水土流失分区 | 第52-60页 |
·分区原则 | 第52页 |
·分区依据 | 第52页 |
·分区方法 | 第52-53页 |
·各分区概述 | 第53-58页 |
·山谷、湖泊强度侵蚀区 | 第54-55页 |
·基础设施建设中度侵蚀区 | 第55-57页 |
·森林旅游轻度侵蚀区 | 第57页 |
·其余未侵蚀区 | 第57-58页 |
·水土流失分区评价 | 第58-60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总结 | 第60-61页 |
·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附录A 大围山水土流失综合调查表 | 第67-68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