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前言 | 第11-13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3-30页 |
| ·煤加氢液化发展史 | 第13-15页 |
| ·煤直接液化工艺 | 第15-17页 |
| ·德国IGOR 工艺 | 第15页 |
| ·日本NEDOL工艺 | 第15页 |
| ·美国HTI工艺 | 第15-16页 |
| ·美国SRC溶剂精炼煤法 | 第16页 |
| ·美国EDS供氢溶剂工艺 | 第16页 |
| ·俄罗斯FFI低压加氢液化工艺 | 第16页 |
| ·煤油共炼(UOP)工艺 | 第16-17页 |
| ·中国神华工艺 | 第17页 |
| ·煤加氢液化的影响因素 | 第17-19页 |
| ·煤种的影响 | 第17页 |
| ·反应条件的影响 | 第17-19页 |
| ·煤直接液化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 第19-21页 |
| ·煤直接液化机理 | 第19-20页 |
| ·煤加氢液化动力学 | 第20-21页 |
| ·煤液化油的组成及特点 | 第21-23页 |
| ·煤液化油的分析表征 | 第23-27页 |
| ·核磁共振 | 第23-25页 |
| ·顺磁共振在煤炭及其产品中的应用 | 第25页 |
| ·固体核磁共振 | 第25页 |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25-26页 |
| ·经典柱色谱法分析 | 第26-27页 |
| ·其它分析方法 | 第27页 |
| ·水煤气变换反应 | 第27-28页 |
| ·褐煤在CO/H_2O系统中液化的研究进展 | 第28页 |
| ·我国煤加氢液化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8-29页 |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 第2章 煤液化试验和产物分析表征方法 | 第30-36页 |
| ·原料、试剂和试验设备 | 第30-32页 |
| ·煤样 | 第30页 |
| ·试剂 | 第30-31页 |
| ·催化剂 | 第31页 |
| ·试验设备 | 第31-32页 |
| ·试验方法 | 第32-34页 |
| ·加氢液化试验 | 第32页 |
| ·液化产物的分离 | 第32-34页 |
| ·溶剂回收 | 第34页 |
| ·试样分析与数据处理 | 第34-36页 |
| ·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 | 第34页 |
| ·试验的数据处理 | 第34页 |
| ·热重分析 | 第34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4-35页 |
| ·核磁共振分析 | 第35页 |
| ·GC-MS气质联用分析 | 第35页 |
| ·气相色谱分析 | 第35页 |
| ·质谱分析 | 第35-36页 |
| 第3章 工艺条件对加氢液化影响和动力学研究 | 第36-56页 |
| ·CO+H_2O系统中工艺条件对液化的影响 | 第36-47页 |
| ·温度的影响 | 第36-39页 |
| ·一氧化碳初压的影响 | 第39-42页 |
| ·煤水比的影响 | 第42-43页 |
| ·停留时间的影响 | 第43-44页 |
| ·催化剂的影响 | 第44-46页 |
| ·催化剂加入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 ·气氛、溶剂对液化的影响 | 第47-50页 |
| ·H_2O+CO系统与H_2O+H_2系统的比较 | 第47-48页 |
| ·H_2O/CO系统与四氢萘/CO系统的比较 | 第48-49页 |
| ·四氢萘/H_2O系统与四氢萘/CO系统的比较 | 第49-50页 |
| ·胜利褐煤液化动力学的研究 | 第50-55页 |
| ·集总的划分原则 | 第50-51页 |
| ·煤加氢液化模型的确立及假设 | 第51页 |
| ·动力学模型的分析 | 第51-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4章 液化产物的分析与表征及反应机理推测 | 第56-94页 |
| ·气体产物的分析 | 第56-57页 |
| ·液化油的分析 | 第57-65页 |
| ·液化油的~1H-NMR | 第57-60页 |
| ·液化油的~(13)C-NMR | 第60-62页 |
| ·GC-MS | 第62-63页 |
| ·液化油的FT-IR | 第63-65页 |
| ·沥青质的分析 | 第65-69页 |
| ·~1H-NMR | 第65-67页 |
| ·~(13)C-NMR | 第67-68页 |
| ·沥青质的红外分析 | 第68-69页 |
| ·固体产物的分析 | 第69-89页 |
| ·固体产物的FT-IR分析 | 第69-73页 |
| ·固体核磁分析 | 第73-79页 |
| ·EPR分析 | 第79-88页 |
| ·自由基浓度与芳香度的关系 | 第88-89页 |
| ·加氢液化机理 | 第89-92页 |
|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 第5章 五种煤在CO+H_2O系统中的液化实验及分析表征 | 第94-117页 |
| ·煤样的热重试验 | 第94-96页 |
| ·5种煤的液化反应性 | 第96-98页 |
| ·5种煤的液化产物的分析表征 | 第98-115页 |
| ·液体产物的~1H-NMR分析 | 第98-102页 |
| ·CO/H_2O系统与H_2/四氢萘系统液体产物的比较 | 第102-104页 |
| ·固体核磁分析 | 第104-110页 |
| ·残渣的EPR分析 | 第110-11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5-117页 |
| 第六章 总结 | 第117-119页 |
|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19-12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0-127页 |
| 致谢 | 第127-128页 |
| 附录 | 第128-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