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泌尿生殖器肿瘤论文--女性生殖器肿瘤论文--子宫肿瘤论文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诊疗中应用价值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7页
缩略语第17-18页
前言第18-20页
 研究现状、成果第18-19页
 研究目的、方法第19-20页
一、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与病理相关性研究第20-46页
   ·对象和方法第20-24页
     ·研究对象第20-21页
     ·MR成像设备和成像参数第21-22页
     ·图像后处理第22页
     ·细胞密度测定第22-24页
     ·观察项目与分析指标第24页
     ·统计学分析第24页
   ·结果第24-37页
     ·宫颈癌DWI图、ADC图及镜下表现第24-31页
     ·宫颈癌与正常宫颈ADC值比较及ADC值鉴别宫颈癌与正常宫颈的ROC曲线分析第31-32页
     ·宫颈鳞癌与宫颈腺癌ADC值比较第32-33页
     ·宫颈癌ADC值与肿瘤细胞密度及病理级别的相关性第33-37页
   ·讨论第37-45页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基本原理及新技术第37-38页
     ·DWI信号及ADC值的影响因素第38-41页
     ·DWI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第41-43页
     ·宫颈癌ADC值与肿瘤细胞密度和病理分级间的关系第43-45页
   ·小结第45-46页
二、宫颈癌盆腔淋巴结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研究第46-66页
   ·对象和方法第46-48页
     ·研究对象第46-47页
     ·MR成像设备和成像参数第47页
     ·图像后处理第47页
     ·手术病理第47-48页
     ·观察项目与分析指标第48页
     ·统计学分析第48页
   ·结果第48-59页
     ·宫颈癌盆腔淋巴结清扫病理结果第48-49页
     ·宫颈癌盆腔淋巴结常规MRI、DWI图、ADC图及镜下表现第49-55页
     ·宫颈癌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形态学参数比较第55页
     ·宫颈癌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T2信号强度和ADC值比较第55-56页
     ·宫颈癌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各测量参数的ROC曲线分析第56-58页
     ·宫颈癌转移和非转移淋巴结ADC值与淋巴结长径、短径之间的相关性第58-59页
   ·讨论第59-64页
     ·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意义及研究现状第59-60页
     ·宫颈癌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的形态学特点第60-61页
     ·DWI鉴别宫颈癌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的价值第61-64页
   ·小结第64-66页
三、应用ADC值差值评估宫颈癌病理级别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相关性的研究第66-84页
   ·对象和方法第66-70页
     ·研究对象第66-67页
     ·MR成像设备和成像参数第67页
     ·图像后处理第67页
     ·宫颈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微血管密度测定第67-69页
     ·观察项目与分析指标第69页
     ·统计学分析第69-70页
   ·结果第70-79页
     ·宫颈癌不同b值下DWI图、ADC图和ADC差值图表现及镜下MVD和VEGF染色特点第70-75页
     ·不同病理级别宫颈癌ADC差值比较第75-76页
     ·不同病理级别宫颈癌MVD计数比较第76-77页
     ·不同病理级别宫颈癌VEGF表达程度比较第77-78页
     ·宫颈癌ADC差值与MVD、VEGF的相关性第78-79页
   ·讨论第79-83页
     ·应用最大ADC差值评估肿瘤病理级别的理论依据第79-81页
     ·最大ADC差值评估宫颈癌病理级别的应用及价值第81页
     ·CD34和VEGF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第81-82页
     ·宫颈癌ADC差值与MVD、VEGF的相关性第82-83页
   ·小结第83-84页
四、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预测、监测宫颈癌放化疗近期疗效的初步研究第84-117页
   ·对象和方法第84-86页
     ·研究对象第84-85页
     ·MR成像设备、成像参数及检查时间第85页
     ·图像后处理第85页
     ·疗效分组第85-86页
     ·观察项目与分析指标第86页
     ·统计学分析第86页
   ·结果第86-109页
     ·不同疗效组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常规MRI、DWI图和ADC图表现第86-97页
     ·不同疗效组治疗前ADC值及肿瘤最大径比较第97页
     ·治疗前ADC值及肿瘤最大径与治疗后2个月肿瘤最大径缩小率相关性第97页
     ·CR组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ADC值及肿瘤最大径比较第97-101页
     ·PR组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ADC值及肿瘤最大径比较第101-105页
     ·CR组与PR组治疗过程中不同时间点ADC值及ADC值变化率比较第105-107页
     ·CR组与PR组治疗过程中不同时间点肿瘤最大径及最大径缩小率比较第107-108页
     ·治疗过程中不同时间点ADC值及其变化率与疗效相关性第108页
     ·早期监测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的最佳时间点第108-109页
   ·讨论第109-116页
     ·中晚期宫颈癌治疗方法及疗效评估现状第109-111页
     ·DWI评价肿瘤治疗效果的理论基础第111页
     ·DWI评价肿瘤治疗效果的动物实验研究第111-112页
     ·DWI评价肿瘤治疗效果的临床应用第112-116页
   ·小结第116-117页
全文结论第117-118页
论文创新点第118-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35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35-136页
综述第136-146页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子宫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第136-142页
 综述参考文献第142-146页
致谢第146-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子宫内膜癌细胞孕激素受体基因表观遗传学调控的研究-DNA甲基化及表达沉默相关的染色质成分变化
下一篇:应用焦磷酸测序技术HPV分型检测及甲基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