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1.1.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1.2 国外研究之情况 | 第11-12页 |
1.1.3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公民个人信息的界定 | 第13-17页 |
2.1 国内外对个人信息的立法模式 | 第13-14页 |
2.2 个人信息的刑法认定的基础 | 第14-16页 |
2.2.1 识别说 | 第14-15页 |
2.2.2 隐私说 | 第15页 |
2.2.3 个人信息的刑法认定 | 第15-16页 |
2.3 本章总结 | 第16-17页 |
第三章 司法实践——以两高典型案例为样本的分析 | 第17-25页 |
3.1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几种行为方式 | 第18-21页 |
3.1.1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行为概述 | 第18-19页 |
3.1.2 以两高典型案例为样本具体分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行为方式 | 第19-21页 |
3.2 情节严重的判断标准 | 第21-23页 |
3.2.1 情节严重定义 | 第21-22页 |
3.2.2 定罪量刑标准在典型案例中的司法适用问题 | 第22-23页 |
3.3 明确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主体及主观方面 | 第23-25页 |
3.3.1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主体 | 第23页 |
3.3.2 主观方面的含义 | 第23页 |
3.3.3 主观方面的认定 | 第23-25页 |
第四章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司法检视 | 第25-30页 |
4.1 适用“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理解 | 第25-27页 |
4.1.1 避免过度工具主义——犯罪化发展 | 第25-26页 |
4.1.2 罪刑法定原则的坚守 | 第26-27页 |
4.2 刑事合规视角的罪与非罪 | 第27-30页 |
4.2.1 刑事合规概述 | 第28页 |
4.2.2 司法实践中互联网平台企业刑事合规应采取的措施 | 第28-3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0-31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30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致谢 | 第33-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