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逮捕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上海市P区基层检察院为研究样本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6-9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6-7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7-9页 |
第二章 实践中逮捕工作情况现状分析 | 第9-17页 |
第一节 逮捕率趋势分析 | 第9-13页 |
一、逮捕率总体处于下降趋势 | 第9-11页 |
二、逮捕率与批捕率下降趋势一致 | 第11-13页 |
第二节 不捕情况分析 | 第13-17页 |
第三章 逮捕率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 第17-24页 |
第一节 政策性引导影响逮捕率 | 第17-19页 |
第二节 传统办案观念和错误认识影响逮捕率 | 第19-20页 |
一、逮捕功能的不当异化 | 第19页 |
二、社会公众的错误认识 | 第19-20页 |
第三节 逮捕审查程序影响逮捕率 | 第20-22页 |
一、讯问嫌疑人规定的执行情况 | 第20-21页 |
二、听取辩护律师意见的实践运行 | 第21-22页 |
第四节 逮捕必要性条件影响逮捕率 | 第22-24页 |
一、涵盖范围过于广泛 | 第22页 |
二、证明标准不够明确 | 第22-24页 |
第四章 我国逮捕制度改革对策 | 第24-32页 |
第一节 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执法理念 | 第24-25页 |
第二节 健全审查逮捕程序的诉讼化模式 | 第25-28页 |
一、发挥辩护律师的抗辩作用 | 第26-27页 |
二、建立羁押异议时的公开听审程序 | 第27-28页 |
第三节 建立逮捕必要性的综合评估机制 | 第28-32页 |
一、设计“社会危险性”的证明规则 | 第29-30页 |
二、明确“逮捕必要性”的评估内容 | 第30-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5页 |
致谢 | 第35-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