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郑成品油输送管道工艺设计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4 技术研究方案 | 第10-11页 |
1.5 工程简介 | 第11-15页 |
1.5.1 工程概况 | 第11-12页 |
1.5.2 油品物性 | 第12-13页 |
1.5.3 管道输量与市场 | 第13-15页 |
第二章 输送工艺 | 第15-39页 |
2.1 输送方式 | 第15页 |
2.2 输油顺序 | 第15-16页 |
2.3 混油计算及处理 | 第16-21页 |
2.3.1 混油计算公式 | 第16页 |
2.3.2 混油粘度 | 第16-17页 |
2.3.3 计算混油量 | 第17-20页 |
2.3.4 混油罐设置及混油处理 | 第20页 |
2.3.5 混油切割方式 | 第20-21页 |
2.3.6 减少混油措施 | 第21页 |
2.4 油品界面监测和批次跟踪 | 第21-22页 |
2.5 罐容和批次优化 | 第22-34页 |
2.5.1 储罐设置原则 | 第22页 |
2.5.2 批次优化和罐容确定 | 第22-28页 |
2.5.3 各站罐容 | 第28-34页 |
2.5.4 管道储罐设置 | 第34页 |
2.6 油品分输和注入 | 第34-38页 |
2.6.1 油品注入 | 第35-36页 |
2.6.2 油品分输 | 第36-38页 |
2.7 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工艺系统分析 | 第39-74页 |
3.1 稳态工艺分析 | 第39-46页 |
3.2 瞬态工艺分析 | 第46-72页 |
3.2.1 锦州-保定段最大输量下瞬态分析 | 第46-59页 |
3.2.2 保定-郑州段最大输量下瞬态分析 | 第59-72页 |
3.3 适应性分析 | 第72-73页 |
3.3.1 最小启输量 | 第72页 |
3.3.2 最大输量 | 第72-73页 |
3.4 小结 | 第73-74页 |
第四章 站场工艺 | 第74-94页 |
4.1 站场和阀室设置 | 第74-75页 |
4.1.1 干线站场设置 | 第74页 |
4.1.2 分输/注入支线及支线站场设置 | 第74-75页 |
4.1.3 阀室设置 | 第75页 |
4.2 干线站场功能及流程 | 第75-85页 |
4.2.1 锦州首站 | 第75-76页 |
4.2.2 秦皇岛分输泵站 | 第76-77页 |
4.2.3 唐山分输泵站 | 第77-79页 |
4.2.4 固安分输泵站 | 第79-80页 |
4.2.5 保定输入泵站 | 第80-81页 |
4.2.6 石家庄分输泵站 | 第81-82页 |
4.2.7 邯郸分输泵站 | 第82-84页 |
4.2.8 浚县分输泵站 | 第84-85页 |
4.2.9 郑州末站 | 第85页 |
4.3 支线站场功能及流程 | 第85-90页 |
4.3.1 锦西输入支线锦西首站 | 第85-86页 |
4.3.2 华北输入支线华北首站 | 第86-87页 |
4.3.3 豆各庄油库分输计量站 | 第87-88页 |
4.3.4 武清油库分输计量站 | 第88页 |
4.3.5 大厂油库分输计量站 | 第88-89页 |
4.3.6 石楼油库分输计量站 | 第89页 |
4.3.7 官庄油库分输计量站 | 第89-90页 |
4.3.8 杏园油库分输计量站 | 第90页 |
4.4 线路截断阀室功能及流程 | 第90-93页 |
4.4.1 4#注入阀室 | 第90页 |
4.4.2 24#分输阀室 | 第90-91页 |
4.4.3 41#分输阀室 | 第91-92页 |
4.4.4 46#分输阀室 | 第92页 |
4.4.5 53#分输阀室 | 第92页 |
4.4.6 监控阀室 | 第92页 |
4.4.7 普通阀室 | 第92页 |
4.4.8 单向阀室 | 第92-93页 |
4.5 小结 | 第93-94页 |
结论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