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符号说明 | 第17-1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8-40页 |
1 HCMV病毒 | 第19-25页 |
1.1 HCMV结构 | 第19-23页 |
1.2 HCMV基因组结构特征 | 第23-24页 |
1.3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过程 | 第24页 |
1.4 人巨细胞病毒和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研究 | 第24-25页 |
1.5 治疗现状 | 第25页 |
2 HCMV与I型干扰素反应 | 第25-31页 |
2.1 干扰素与抗病毒反应 | 第25-26页 |
2.2 Ⅰ型干扰素在体外的抗病毒活性 | 第26-27页 |
2.3 干扰素信号通路 | 第27-28页 |
2.4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干扰素 α/β 合成 | 第28-29页 |
2.5 IFN刺激的基因 | 第29页 |
2.6 HCMV抑制IFN的信号转导和ISGs表达 | 第29-31页 |
3 micro RNA | 第31-34页 |
3.1 病毒miRNA | 第32-33页 |
3.2 疱疹病毒miRNAs | 第33页 |
3.3 miRNA在HCMV的临床意义 | 第33-34页 |
4 HCMV miRNAs | 第34-35页 |
5 HCMV与宿主细胞miRNAs的相互作用 | 第35-40页 |
5.1 细胞miRNAs对病毒的调控 | 第35-36页 |
5.2.在疱疹病毒感染过程中细胞内miRNAs的调控 | 第36-38页 |
5.3 细胞miRNAs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不稳定性 | 第38-40页 |
第二章 人巨细胞毒感染Micro RNA差异表达谱分析 | 第40-51页 |
1 实验材料 | 第41-43页 |
1.1 细胞系及病毒 | 第41页 |
1.2 主要试剂及耗材 | 第41-42页 |
1.3 主要仪器 | 第42-43页 |
1.4 主要试剂配置 | 第4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3-47页 |
2.1 细胞培养 | 第43-44页 |
2.1.1 细胞复苏 | 第43-44页 |
2.1.2 细胞传代 | 第44页 |
2.1.3 细胞冻存 | 第44页 |
2.2 micro RNA芯片筛选 | 第44-45页 |
2.3 病毒感染 | 第45页 |
2.4 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PCR)检测miRNA表达 | 第45-47页 |
2.4.1 提取细胞中miRNA | 第45页 |
2.4.2 逆转录反应 | 第45-46页 |
2.4.3 定量PCR反应 | 第46-47页 |
3 结果 | 第47-49页 |
3.1 micro RNA芯片筛选 | 第47-49页 |
4 讨论 | 第49-51页 |
第三章 miR-182 通过调控I型干扰素免疫应答抑制HCMV病毒复制 | 第51-68页 |
1 实验材料 | 第52-57页 |
1.1 细胞及病毒 | 第52页 |
1.2 主要试剂与耗材 | 第52-54页 |
1.3 扩增引物 | 第54-56页 |
1.4 主要仪器 | 第56页 |
1.5 主要试剂配制 | 第56-57页 |
1.5.1 小分子RNA模拟物溶解 | 第56-57页 |
1.5.2 Western Blot | 第57页 |
2 试验方法 | 第57-60页 |
2.1 细胞培养及病毒感染 | 第57页 |
2.2 细胞转染 | 第57-58页 |
2.3 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PCR)检测miRNA表达 | 第58页 |
2.4 RT-PCR检测IFN-α 与IFN-β 的表达 | 第58-59页 |
2.4.1 RNA提取 | 第58页 |
2.4.2 逆转录反应 | 第58页 |
2.4.3 Real-time PCR | 第58-59页 |
2.5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CMV UL83基因载量 | 第59页 |
2.6 病毒含量测定 | 第59-60页 |
2.7 上清中IFN-α 与IFN-β 含量测定 | 第60页 |
2.8 Western Blot | 第60页 |
2.9 数据分析 | 第60页 |
3 结果 | 第60-65页 |
3.1 低表达miR-182 促进HCMV病毒的复制,高表达miR-182 抑制其复制 | 第60-63页 |
3.2 miR-182 通过调控I型干扰素免疫应答抑制HCMV的复制 | 第63-65页 |
4 讨论 | 第65-68页 |
第四章 miR-182 是通过靶向抑制FOXO3与上调IRF7抑制HCMV的复制 | 第68-85页 |
1 实验材料 | 第69-73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69页 |
1.2 细胞及病毒 | 第69页 |
1.3 主要试剂与耗材 | 第69-71页 |
1.4 主要仪器 | 第71页 |
1.5 载体,菌株和分子克隆相关试剂 | 第71-72页 |
1.6 引物 | 第72页 |
1.7 主要试剂配制 | 第72-73页 |
1.7.1 小分子RNA模拟物溶解 | 第72页 |
1.7.2 Western Blot | 第72-7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73-76页 |
2.1 miR-182 靶点预测 | 第73页 |
2.2 细胞转染 | 第73-74页 |
2.2.1 Mi R-182 mimics,inhibitor转染 | 第73页 |
2.2.2 共转染质粒DNA和miRNA (以24孔细胞培养板为例), | 第73-74页 |
2.3 FOXO3过表达质粒构建 | 第74页 |
2.4 3'-UTR报告基因实验 | 第74-75页 |
2.5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 | 第75页 |
2.6 细胞因子的测定 | 第75页 |
2.7 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PCR)检测miRNA表达 | 第75页 |
2.8 RT-PCR检测IFN-α 与IFN-β 的表达 | 第75页 |
2.9 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检测 | 第75页 |
2.10 小鼠体内试验 | 第75-76页 |
2.11 病毒产生定量 | 第76页 |
2.12 数据分析 | 第76页 |
3 结果 | 第76-82页 |
3.1 miR-182 通过靶向抑制FOXO3促进IRF7的表达 | 第76-78页 |
3.2 miR-182 通过靶向FOXO3发挥抗病毒作用 | 第78-82页 |
4 讨论 | 第82-85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103页 |
综述 | 第103-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6页 |
个人简历 | 第116-117页 |
致谢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