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原子能技术论文--受控热核反应(聚变反应理论及实验装置)论文--热核装置论文--磁约束装置论文

三维磁拓扑结构条件下W7-X刮削层特性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引言第12-28页
    1.1 能源问题与核聚变第12-13页
    1.2 磁约束核聚变第13-16页
        1.2.1 托卡马克和ITER第14-16页
        1.2.2 仿星器第16页
    1.3 仿星器的发展第16-21页
    1.4 刮削层物理第21-25页
        1.4.1 刮削层的径向宽度第22-23页
        1.4.2 靶板上的粒子流和热流第23-25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内容安排第25-28页
第2章 仿星器W7-X第28-52页
    2.1 仿星器和W7-X第28-31页
    2.2 W7-X的位形第31-34页
        2.2.1 W7-X上的位形第32-34页
        2.2.2 磁场位形的命名规则第34页
    2.3 磁岛偏滤器第34-41页
        2.3.1 SOL区的径向特征长度λ_q和λ_n第35-36页
        2.3.2 托卡马克中的能量衰减长度λ_q第36-38页
        2.3.3 W7-X上的偏滤器位形第38-41页
    2.4 新经典输运第41-45页
        2.4.1 托卡马克中的新经典输运第42-43页
        2.4.2 仿星器中的新经典输运第43-45页
    2.5 密度极限第45-49页
        2.5.1 托卡马克的密度极限第45-47页
        2.5.2 仿星器上的密度极限第47-49页
    2.6 本章小结第49-52页
第3章 W7-X上的探针系统第52-72页
    3.1 多功能探臂系统第52-55页
    3.2 马赫探针第55-63页
        3.2.1 强磁化下一维马赫探针理论模型第58-61页
        3.2.2 考虑粘滞力的Hutchinos模型第61-62页
        3.2.3 考虑粘滞力的Chung模型第62-63页
    3.3 W7-X上的多通道马赫探针系统第63-67页
        3.3.1 W7-X的多通道马赫探针系统功能和配置第63-66页
        3.3.2 二维马赫探针模型第66-67页
    3.4 W7-X上的复合探针系统第67-70页
    3.5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4章 W7-X上的刮削层特性研究第72-88页
    4.1 磁岛与位形第72-76页
        4.1.1 磁岛第72-74页
        4.1.2 W7-X不同位形下的磁岛第74-76页
    4.2 三维磁拓扑结构下刮削层内等离子体流速研究第76-78页
    4.3 三维磁拓扑结构条件下刮削层剖面研究第78-83页
        4.3.1 限制器位形第79-80页
        4.3.2 低itoa位形第80-81页
        4.3.3 标准位形第81-82页
        4.3.4 高itoa位形第82-83页
    4.4 W7-X刮削层内湍流的径向传播第83-86页
    4.5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5章 电流弛豫模型研究第88-108页
    5.1 边界局域模第88-91页
        5.1.1 托卡马克上的边界局域模第89-90页
        5.1.2 边界局域模的理论模型第90-91页
    5.2 电流弛豫模型第91-96页
        5.2.1 最后弛豫态的确定第92-94页
        5.2.2 Tearing稳定性方程第94-96页
    5.3 Peeling mode稳定性判据公式化第96-97页
    5.4 模型的预测结果第97-100页
        5.4.1 ELM频率对边界安全因子的共振特性第99-100页
    5.5 电流弛豫模型在EAST上的应用第100-105页
        5.5.1 边界靴带电流第101-103页
        5.5.2 电流弛豫模型对ELM频率分布预测与EAST实验结果的对比第103-105页
    5.6 本章小结第105-108页
第6章 总结和展望第108-112页
    6.1 全文总结第108-110页
    6.2 未来的展望第110-112页
附录A 大柱坐标系的坐标转化第112-116页
附录B 小柱坐标系下的坐标转化第116-118页
附录C 磁面坐标系第118-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30页
致谢第130-132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晶LaAlO3/KTaO3导电界面场效应和光激发效应研究
下一篇:多束流ADS和聚变中子源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