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缩略词表 | 第15-1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8-27页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18-2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8-19页 |
1.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4页 |
1.2.1 自然灾害的数据依赖性现状 | 第20-22页 |
1.2.2 基于文献的知识发现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1.3 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2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1.4 技术路线与论文结构 | 第25-26页 |
1.4.1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1.4.2 论文结构 | 第26页 |
1.5 本章小节 | 第26-27页 |
第2章 相关研究技术与现状 | 第27-56页 |
2.1 自然灾害的数据管理 | 第28-32页 |
2.1.1 多源数据类型 | 第28-29页 |
2.1.2 自然灾害综合数据库 | 第29-32页 |
2.2 多学科数据分类现状 | 第32-38页 |
2.2.1 国际数据分类体系 | 第34-37页 |
2.2.2 国内数据分类体系 | 第37-38页 |
2.3 多学科数据开放现状 | 第38-44页 |
2.4 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 第44-55页 |
2.4.1 文本挖掘 | 第44-47页 |
2.4.2 基于文献的知识发现 | 第47-50页 |
2.4.3 多标准决策的量化排序 | 第50-51页 |
2.4.4 推荐技术 | 第51-55页 |
2.5 小结 | 第55-56页 |
第3章 基于文献的数据依赖性研究-以地震、洪涝为例 | 第56-88页 |
3.1 数据源介绍 | 第57-61页 |
3.1.1 文献数据源检索策略 | 第58-59页 |
3.1.2 三次地震灾害事件文献 | 第59-60页 |
3.1.3 洪涝研究全景文献 | 第60-61页 |
3.2 技术路线 | 第61-67页 |
3.2.1 预处理 | 第61-62页 |
3.2.2 数据叙词表的构建 | 第62-65页 |
3.2.3 文档记录监督分类 | 第65-66页 |
3.2.4 统计分析指标 | 第66-67页 |
3.3 典型灾害事件的多学科数据依赖性分析 | 第67-72页 |
3.3.1 洪涝事件的数据依赖性 | 第67-71页 |
3.3.2 三次地震事件的数据依赖性分析 | 第71-72页 |
3.4 典型灾害事件对EO数据的依赖性研究-以洪涝为例 | 第72-86页 |
3.4.1 平台类型分析 | 第73-74页 |
3.4.2 卫星/传感器类型分析 | 第74-81页 |
3.4.3 TF-IDF主题分析 | 第81-85页 |
3.4.4 结论 | 第85-86页 |
3.5 小结 | 第86-88页 |
第4章 面向科研的数据依赖性量化与推荐 | 第88-121页 |
4.1 自然灾害的相关理论 | 第88-101页 |
4.1.1 自然灾害的生命周期理论 | 第88-91页 |
4.1.2 自然灾害的数据管理流理论 | 第91-94页 |
4.1.3 自然灾害的数据依赖性理论 | 第94-99页 |
4.1.4 不确定性理论 | 第99-101页 |
4.2 数据依赖性的量化 | 第101-108页 |
4.2.1 时效性指数量化方法 | 第103-104页 |
4.2.2 用户指数量化方法 | 第104-106页 |
4.2.3 地域指数量化方法 | 第106-107页 |
4.2.4 综合量化方法 | 第107-108页 |
4.3 面向科研用户的数据推荐 | 第108-115页 |
4.3.1 向量空间建模 | 第109-112页 |
4.3.2 基于多准则决策的个性化推荐策略 | 第112-115页 |
4.4 数据依赖性量化及数据推荐实例 | 第115-120页 |
4.4.1 量化指数计算实例 | 第115-119页 |
4.4.2 个性化数据推荐实例 | 第119-120页 |
4.5 小结 | 第120-121页 |
第5章 面向科研的自然灾害概念本体 | 第121-136页 |
5.1 本体概念及在灾害领域的研究现状 | 第121-122页 |
5.2 技术路线 | 第122-123页 |
5.3 国内外自然灾害分类方法研究 | 第123-129页 |
5.3.1 国内灾害分类调研 | 第124-126页 |
5.3.2 国际灾害分类调研 | 第126-128页 |
5.3.3 面向学科的自然灾害分类方法 | 第128-129页 |
5.4 基于文献的自然灾害事件概念抽取 | 第129-130页 |
5.5 本体构建 | 第130-134页 |
5.5.1 层次化本体构建 | 第131-132页 |
5.5.2 类元信息描述 | 第132-134页 |
5.6 实例 | 第134-135页 |
5.7 小结 | 第135-136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6-140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136-138页 |
6.2 创新点 | 第138-139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139-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57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57-160页 |
致谢 | 第160-1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