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7-19页 |
1.1 内质网应激(ERS)概述 | 第7-10页 |
1.1.1 IRE1通路 | 第8-9页 |
1.1.2 ATF6通路 | 第9页 |
1.1.3 PERK-EIR2Α-ATF4-CHOP通路 | 第9-10页 |
1.2 转录激活因子ATF4 | 第10-14页 |
1.2.1 ATF4的历史与结构 | 第10-11页 |
1.2.2 ATF4的合成与降解 | 第11-12页 |
1.2.3 ATF4的生物学功能 | 第12-14页 |
1.3 CHOP | 第14-17页 |
1.3.1 CHOP结构 | 第14-15页 |
1.3.2 CHOP表达调控 | 第15页 |
1.3.3 CHOP与细胞凋亡 | 第15-16页 |
1.3.4 CHOP与疾病的发生发展 | 第16-17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19-33页 |
2.1 仪器与试剂 | 第19-23页 |
2.1.1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9-20页 |
2.1.2 主要试剂与试剂盒 | 第20-21页 |
2.1.3 载体、菌种与细胞株 | 第21页 |
2.1.4 引物表 | 第21-23页 |
2.2 相关软件 | 第23页 |
2.3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23-33页 |
2.4.1 草鱼CHOP全长cDNA的克隆 | 第23-27页 |
2.4.2 草鱼CHOP启动子的克隆 | 第27-28页 |
2.4.3 草鱼CHOP的系统进化分析 | 第28页 |
2.4.4 细胞培养 | 第28-29页 |
2.4.5 RT-PCR检测草鱼CHOP和ATF4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 | 第29页 |
2.4.6 草鱼CHOP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9-30页 |
2.4.7 草鱼ATF4、ATF6与CHOP启动子亲和性分析 | 第30页 |
2.4.8 细胞转染与双荧光素酶分析 | 第30-32页 |
2.4.9 细胞活性检测 | 第32-33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3-42页 |
3.1 草鱼CHOP的克隆及其分析分析 | 第33-35页 |
3.1.1 草鱼CHOP全长cDNA的克隆及其分析 | 第33-34页 |
3.1.2 草鱼CHOP启动子的克隆及其分析 | 第34-35页 |
3.2 草鱼CHOP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 | 第35-36页 |
3.3 草鱼CHOP和ATF4基因表达分析 | 第36-38页 |
3.4 草鱼CHOP启动子与ATF4、ATF6的亲和性分析 | 第38-39页 |
3.5 草鱼ATF4、ATF6对草鱼CHOP的转录调控分析 | 第39-41页 |
3.6 细胞活性检测 | 第41-42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2-45页 |
4.1 草鱼CHOP基因的克隆及其进化分析 | 第42页 |
4.2 草鱼CHOP和ATF4基因表达分析 | 第42-43页 |
4.3 草鱼ATF4、ATF6对CHOP的转录调控分析 | 第43页 |
4.4 草鱼CHOP功能分析 | 第43-45页 |
第五章 主要结论、创新点及研究展望 | 第45-46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45页 |
5.2 创新点 | 第45页 |
5.3 展望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