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1-22页 |
0.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0.2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12-14页 |
0.2.1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0.2.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0.2.3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0.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20页 |
0.3.1 天气指数保险优缺点 | 第14-15页 |
0.3.2 天气指数保险合同设计及定价问题 | 第15-17页 |
0.3.3 单一因素天气指数保险产品的设计研究 | 第17-19页 |
0.3.4 多气象因素天气指数保险产品的设计研究 | 第19-20页 |
0.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0.4.1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0.4.2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0.5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21-22页 |
0.5.1 创新点 | 第21页 |
0.5.2 不足之处 | 第21-22页 |
1 天气指数保险的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 第22-28页 |
1.1 天气指数保险概念的界定 | 第22页 |
1.2 天气指数保险和传统农业保险的比较 | 第22-24页 |
1.3 天气指数保险产品设计步骤及发展现状 | 第24-26页 |
1.4 相关理论 | 第26-28页 |
1.4.1 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原理 | 第26-28页 |
2 单一气象因素的辽宁省玉米干旱天气指数保险设计研究 | 第28-37页 |
2.1 选择玉米干旱为研究对象的原因 | 第28页 |
2.2 辽宁省玉米干旱指数保险设计 | 第28-33页 |
2.2.1 数据要求和来源 | 第28-29页 |
2.2.2 减产率的计算 | 第29-30页 |
2.2.3 玉米干旱指数的构建 | 第30-31页 |
2.2.4 确定辽宁省玉米干旱指数与减产率的相关关系 | 第31页 |
2.2.5 纯费率的厘定以及触发值和赔付值的计算 | 第31-33页 |
2.3 辽宁省玉米干旱指数保险设计实例 | 第33-36页 |
2.3.1 减产率的计算 | 第33页 |
2.3.2 确定天气指数与减产率的关系 | 第33-34页 |
2.3.3 辽宁省玉米干旱指数保险纯费率的厘定 | 第34-35页 |
2.3.4 辽宁省玉米干旱指数保险触发值与赔付值的确定 | 第35-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3 多气象因素的辽宁省玉米天气指数保险设计研究 | 第37-46页 |
3.1 基本研究思路 | 第37-38页 |
3.1.1 确定农作物产量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 第37页 |
3.1.2 气象指数产量的概率分布 | 第37-38页 |
3.1.3 天气保险合同赔付的设计 | 第38页 |
3.2 多因素辽宁省玉米天气指数保险设计 | 第38-40页 |
3.2.1 确定农作物产量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 第38-39页 |
3.2.2 天气指数保险合同的设计 | 第39-40页 |
3.3 多因素辽宁省玉米天气指数保险设计实例 | 第40-45页 |
3.3.1 模型的构建 | 第40-43页 |
3.3.2 以沈阳市为例 | 第43-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4 结论与展望 | 第46-49页 |
4.1 结论 | 第46-47页 |
4.2 建议和展望 | 第47-49页 |
4.2.1 建议 | 第47-48页 |
4.2.2 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附录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