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字母注释表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1.1 引言 | 第13-14页 |
1.2 汽油机先进技术对空燃比控制提出新要求 | 第14-16页 |
1.3 汽油机空燃比控制的主要挑战 | 第16-17页 |
1.4 现有空燃比控制的局限性 | 第17-20页 |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多模式汽油机实验平台介绍 | 第22-34页 |
2.1 汽油机实验平台配置 | 第22-24页 |
2.2 发动机控制系统 | 第24-31页 |
2.2.1 发动机控制策略 | 第25-28页 |
2.2.2 底层与硬件配置 | 第28-29页 |
2.2.3 燃烧信息数据采集系统 | 第29-31页 |
2.3 标定及监控平台 | 第31-34页 |
第三章 面向控制的SI/HCCI汽油机空燃比建模 | 第34-52页 |
3.1 进气量模型框架 | 第34-35页 |
3.1.1 模型思路及其假设 | 第34页 |
3.1.2 汽油机进气量模型在Simulink中的实现 | 第34-35页 |
3.2 多气门策略下进气量模型建立 | 第35-44页 |
3.2.1 修正充气效率概念 | 第35-36页 |
3.2.2 内部废气量计算 | 第36-37页 |
3.2.3 新鲜进气量计算 | 第37-38页 |
3.2.4 多模式汽油机进气量模型辨识与验证 | 第38-44页 |
3.3 空燃比测量延迟模型 | 第44-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基于自学习预测扰动观测器的空燃比控制算法 | 第52-69页 |
4.1 空燃比控制策略 | 第52-55页 |
4.1.1 控制算法架构 | 第52-54页 |
4.1.2 控制算法在Simulink中的实现 | 第54-55页 |
4.2 预测型自抗扰控制器 | 第55-60页 |
4.2.1 主动抗扰控制原理 | 第55-58页 |
4.2.2 基于预测型观测器的自抗扰控制器设计 | 第58-60页 |
4.3 基于模型的前馈算法设计 | 第60-64页 |
4.3.1 基于进气量模型的前馈算法设计 | 第61-62页 |
4.3.2 空燃比预测型自抗扰控制器设计 | 第62-64页 |
4.4 模型补偿因子累积观测算法设计 | 第64-6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控制算法效果验证 | 第69-84页 |
5.1 传统自抗扰控制器带宽调节限制 | 第69-71页 |
5.2 ESPO与ESO目标跟随与变执行机构控制效果对比 | 第71-75页 |
5.3 基于模型的前馈算法提高控制响应 | 第75-78页 |
5.4 模型补偿因子累积观测算法在线提升控制效果 | 第78-8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84-86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84-85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