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害预评估软件应用的研究--以吉林松原地区地震为例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第2章 地震灾害预评估软件的基本构成和作用 | 第19-43页 |
2.1 地震灾害预评估软件的基本构成 | 第20-41页 |
2.1.1 地震影响场的评估 | 第22-23页 |
2.1.2 地震造成的建筑物损坏评估 | 第23-31页 |
2.1.3 地震后人员伤亡的评估 | 第31-34页 |
2.1.4 地震后经济损失的评估 | 第34-37页 |
2.1.5 地震后发生次生灾害的评估 | 第37页 |
2.1.6 地震后生命线工程毁坏程度的评估 | 第37-38页 |
2.1.7 地震后其他设施破坏程度的评估 | 第38-39页 |
2.1.8 地震后救援物资需求的评估 | 第39-41页 |
2.2 地震灾害预评估软件的作用 | 第41-43页 |
第3章 研究区域概况 | 第43-48页 |
3.1 吉林省松原地区的基本情况 | 第43-45页 |
3.2 松原地区中强地震震情 | 第45-48页 |
第4章 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分析 | 第48-54页 |
4.1 区域构造背景 | 第48-50页 |
4.2 松原地区地震构造分析 | 第50-54页 |
第5章 地震灾害预评估软件在震例中的应用研究 | 第54-63页 |
5.1 应用研究 | 第54-60页 |
5.2 人工修正方法研究 | 第60-63页 |
第6章 不同地震灾害预评估软件的分析研究 | 第63-69页 |
6.1 新软件系统的构建 | 第63-64页 |
6.2 对比分析 | 第64-69页 |
第7章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作者简介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