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田采—集系统一体化运行优化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存在问题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及方案 | 第14-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方案 | 第15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2章 煤层气生产机理与参数 | 第17-29页 |
2.1 煤层产气机理 | 第17页 |
2.2 煤层物性 | 第17-22页 |
2.2.1 煤的孔隙结构 | 第17-18页 |
2.2.2 煤的渗透性特征及影响因素 | 第18-20页 |
2.2.3 煤岩强度特性 | 第20-22页 |
2.2.4 残余内摩擦角与黏聚力 | 第22页 |
2.2.5 剪胀扩容 | 第22页 |
2.3 煤层气井产能分析方法 | 第22-25页 |
2.4 合理产量确定原则与方法 | 第25-28页 |
2.4.1 合理产量确定原则 | 第25页 |
2.4.2 气井最合理产量 | 第25-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煤层气田运行优化数学建模 | 第29-49页 |
3.1 煤层气田地面管网拓扑结构 | 第29-31页 |
3.2 运行优化研究的假设条件 | 第31页 |
3.3 运行优化目标函数的建立 | 第31-32页 |
3.4 约束条件 | 第32-46页 |
3.4.1 单管流动模型选取 | 第32-34页 |
3.4.2 管网流动模型的建立 | 第34-36页 |
3.4.3 井筒流动模型 | 第36-39页 |
3.4.4 采气管网-井筒约束条件总结及简化 | 第39-41页 |
3.4.5 其它地面约束条件 | 第41页 |
3.4.6 地层约束条件 | 第41-43页 |
3.4.7 流速约束 | 第43-45页 |
3.4.8 流动形态约束 | 第45-46页 |
3.4.9 卡佳霍夫渗流流型判断指标 | 第46页 |
3.5 优化模型 | 第46-4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4章 优化算法及程序实现 | 第49-54页 |
4.1 遗传算法(GA) | 第49-50页 |
4.2 捕食搜索策略的基本思想 | 第50-51页 |
4.3 基于捕食搜索策略的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 | 第51页 |
4.4 基于捕食搜索策略的遗传算法的实现 | 第51-53页 |
4.4.1 算法的设计 | 第51-52页 |
4.4.2 算法的实现 | 第52-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采集系统一体化评价研究 | 第54-60页 |
5.1 管网评价指标建立 | 第54-56页 |
5.1.1 管网水力输送效率 | 第54-55页 |
5.1.2 管网水力利用率 | 第55-56页 |
5.2 井间匹配性评价 | 第56-58页 |
5.2.1 评价指标及定义 | 第56页 |
5.2.2 节点匹配度 | 第56-57页 |
5.2.3 节点影响度 | 第57页 |
5.2.4 结构匹配度 | 第57-58页 |
5.2.5 网络匹配度 | 第58页 |
5.3 排水设备评价 | 第58-5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6章 程序与算例 | 第60-78页 |
6.1 软件框架 | 第60-61页 |
6.2 软件功能 | 第61-62页 |
6.2.1 运行优化功能 | 第61页 |
6.2.2 运行评价功能 | 第61-62页 |
6.3 算例1 | 第62-73页 |
6.3.1 算例参数 | 第62-63页 |
6.3.2 算例约束条件 | 第63-65页 |
6.3.3 优化结果与评价 | 第65-73页 |
6.4 算例2 | 第73-77页 |
6.4.1 数据算例参数 | 第73页 |
6.4.2 算例评价 | 第73-77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附录 A 采集系统运行优化算例1数据 | 第84-89页 |
附录 B 采集系统运行优化算例2数据 | 第89-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