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基于微介入策略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研究--以湖北大悟九房沟为例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5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5页
        1.1.1 传统村落发展的挑战与机遇第12-13页
        1.1.2 传统村落止步于进“名录”的尴尬境地第13-15页
        1.1.3 九房沟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性第15页
    1.2 研究对象与内容第15-16页
        1.2.1 研究对象第15-16页
        1.2.2 研究内容第16页
    1.3 研究意义第16-17页
    1.4 相关研究现状第17-22页
        1.4.1 国外传统村落相关研究综述第17-19页
        1.4.2 国内相关研究和实践情况综述第19-22页
    1.5 研究难点及创新点第22页
        1.5.1 研究难点第22页
        1.5.2 研究创新点第22页
    1.6 研究方法与框架第22-25页
        1.6.1 研究方法第22-24页
        1.6.2 研究框架第24-25页
第2章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第25-38页
    2.1 当下传统村落面临的问题第25-27页
        2.1.1 城市化浪潮侵袭下传统村落空心化现象蔓延第25页
        2.1.2 “边缘化”传统村落的困境第25-26页
        2.1.3 村落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与落后设施条件的矛盾凸显第26-27页
    2.2 传统的保护发展方式的认识误区第27-30页
        2.2.1 对保护发展的内涵认识不足第27-28页
        2.2.2 对保护发展的意义理解片面第28-29页
        2.2.3 忽视居民切身需求与参与权利第29-30页
    2.3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方式思考与探索第30-31页
    2.4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理论借鉴第31-34页
        2.4.1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31-32页
        2.4.2 有机更新理论第32页
        2.4.3 反规划理论第32-33页
        2.4.4 社区参与理论第33-34页
    2.5 结合下“微介入”式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策略的提出第34-38页
        2.5.1 “微介入”的定义与要求第34-36页
        2.5.2 “微介入”的内核与特性第36-37页
        2.5.3 “微介入”的主要内容第37-38页
第3章 九房沟传统村落现状及问题概述第38-56页
    3.1 九房沟传统村落概述第38-40页
        3.1.1 九房沟基本情况第38页
        3.1.2 九房沟地理位置第38-39页
        3.1.3 九房沟历史沿革第39-40页
    3.2 九房沟村落文化景观评价分析第40-52页
        3.2.1 村落空间形态分析第40-43页
        3.2.2 村落建筑特色分析第43-50页
        3.2.3 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第50-52页
    3.3 九房沟村落保护与发展问题分析第52-56页
第4章 九房沟传统村落“微介入”式保护发展探讨第56-66页
    4.1 九房沟保护发展民意调研第56-58页
        4.1.1 调研目的与内容第56页
        4.1.2 调研方法与问卷设计第56-57页
        4.1.3 调研基本信息概述第57-58页
    4.2 基于调研分析的九房沟“微介入”式保护发展实施基础第58-63页
        4.2.1 保护发展意愿第58-59页
        4.2.2 切身利益重视第59-61页
        4.2.3 实施过程诉求第61-62页
        4.2.4 增权意识关注第62页
        4.2.5 小结第62-63页
    4.3 九房沟“微介入”式保护发展的实施路径第63-66页
        4.3.1 行政层面导向性“微介入”第64页
        4.3.2 技术层面修复性“微介入”第64页
        4.3.3 文化层面体验式“微介入”第64-66页
第5章 “微介入”策略下的九房沟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实践第66-93页
    5.1 项目“微介入”设计原则及目标第66-67页
    5.2 “微介入”保护更新范围第67-69页
        5.2.1 核心保护区第67-68页
        5.2.2 建设控制地带第68-69页
        5.2.3 环境协调区第69页
    5.3 行政层面导向性“微介入”保护更新第69-77页
        5.3.1 高效合理管理机制的建立第69-71页
        5.3.2 村落道路基础完善第71-72页
        5.3.3 村落管网设施第72-75页
        5.3.4 村落公共服务设施第75-77页
        5.3.5 村落消防保障第77页
    5.4 技术层面修复性“微介入”保护修缮第77-84页
        5.4.1 村落肌理织补第78-79页
        5.4.2 村落整体建筑风貌协调第79-80页
        5.4.3 村落主街街景完善第80-81页
        5.4.4 建筑保护修缮及居住环境改善第81-84页
    5.5 文化层面体验式“微介入”保护发展设计第84-93页
        5.5.1 乡村生活体验展示型第85-88页
        5.5.2 民俗技艺文化体验型第88-90页
        5.5.3 居住体验置换利用型第90-93页
第6章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思考与总结第93-95页
    6.1 基于“微介入”式的保护发展策略思考总结第93页
    6.2 本文研究不足与前瞻第93-95页
致谢第95-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0页
附录 A 图表资料来源第100-103页
附录 B 问卷调查表第103-107页
附录 C 九房沟传统村落测绘图纸(部分)第107-112页
附录 D 九房沟传统村落建筑院落及环境现状(部分)第112-115页
附录 E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及参研项目第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庆机场填料—结构物接触面静力学特性直剪试验研究
下一篇:深基坑地下连续墙施工对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