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影响机理及应对策略研究--以JS银行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0页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1-13页
        1.1.1 选题背景第11-12页
        1.1.2 选题意义第12-13页
    1.2 文献综述第13-17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4-17页
    1.3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第17-19页
        1.3.1 技术路线第17-18页
        1.3.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第19-20页
        1.4.1 研究内容第19页
        1.4.2 创新点第19-20页
第2章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分析第20-27页
    2.1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第20-21页
    2.2 美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第21-22页
        2.2.1 美国互联网金融的起源第21页
        2.2.2 美国互联网金融的业务发展模式第21-22页
    2.3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第22-27页
        2.3.1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第22-23页
        2.3.2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第23-27页
第3章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影响机理分析第27-35页
    3.1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影响的直接效应第27-31页
        3.1.1 互联网金融分流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第27-29页
        3.1.2 互联网金融冲击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第29-30页
        3.1.3 互联网金融分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第30-31页
    3.2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影响的间接效应第31-35页
        3.2.1 互联网金融弱化商业银行金融中介功能第32-33页
        3.2.2 互联网金融倒逼商业银行进行改革创新第33-35页
第4章 JS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SWOT分析第35-44页
    4.1 互联网金融时代JS银行优势分析第35-37页
        4.1.1 雄厚的资金实力第35页
        4.1.2 基础设施完善,网点覆盖全面第35-36页
        4.1.3 安全稳定和风险管理的优势第36页
        4.1.4 传统优势明显,信贷业务突出第36-37页
    4.2 互联网金融时代JS银行劣势分析第37-38页
        4.2.1 过于保守,业务繁琐第37页
        4.2.2 缺乏特色,不能提供普惠金融的服务第37-38页
        4.2.3 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运用能力不足第38页
    4.3 JS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竞争环境中的机会第38-40页
        4.3.1 打造新型电商平台第38-39页
        4.3.2 抢占移动支付领域第39页
        4.3.3 巧用数据挖掘技术第39页
        4.3.4 调整组织架构、再造业务流程第39-40页
        4.3.5 合作共赢第40页
    4.4 JS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竞争环境中的威胁第40-44页
        4.4.1 互联网金融对JS银行信贷业务的威胁—以P2P贷款为例第40-41页
        4.4.2 第三方支付对JS银行网上零售业务的冲击第41-42页
        4.4.3 互联网理财对商业银行零售存款业务的冲击——以余额宝为例第42-44页
第5章 互联网金融影响下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策略——以JS银行为例第44-57页
    5.1 商业银行转型的战略制定第44-51页
        5.1.1 商业银行外部环境分析第44-46页
        5.1.2 商业银行内部环境分析第46-47页
        5.1.3 商业银行整体战略选择第47-49页
        5.1.4 商业银行竞争战略选择第49-50页
        5.1.5 商业银行竞争战略选择在转型上的具体表现第50-51页
    5.2 互联网金融影响下JS银行应对措施第51-57页
        5.2.1 立足团队转型,加快智慧型智能网点建设第51页
        5.2.2 创新驱动,打造全能化电商平台第51-52页
        5.2.3 积极拓展市场,大力发展金融生态圈建设第52-54页
        5.2.4 调整资源配置,树立开放共赢经营模式第54页
        5.2.5 坚持技术创新,创造新型互联网金融产品第54-56页
        5.2.6 提升客户质量,有效增强市场竞争力第56-57页
第6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第57-58页
    6.1 主要结论第57页
    6.2 研究展望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Y农商行柜员激励机制研究--基于双因素理论
下一篇:山东省农村金融排斥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