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卡特利链霉菌线性质粒复制机制及Ⅱ型毒素—抗毒素系统的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符号说明第12-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42页
    1.1 链霉菌基因组第18-22页
        1.1.1 链霉菌简介第18页
        1.1.2 链霉菌特殊的基因组结构第18-20页
        1.1.3 链霉菌基因组研究概况第20-21页
        1.1.4 放线菌型整合性接合元件第21-22页
    1.2 链霉菌线性质粒的复制机制第22-31页
        1.2.1 链霉菌线性质粒的端粒第23-26页
        1.2.2 链霉菌基因组编码的末端蛋白和端粒相关蛋白第26-29页
        1.2.3 链霉菌线性质粒的中心复制起始区第29-30页
        1.2.4 链霉菌线性复制子复制过程中的末端补平机制第30-31页
    1.3 毒素-抗毒素系统系统研究概况第31-41页
        1.3.1 毒素-抗毒素系统的定义第32页
        1.3.2 毒素-抗毒素系统的分布第32-33页
        1.3.3 毒素-抗毒素系统的分类第33-36页
        1.3.4 毒素-抗毒素系统中毒素蛋白的作用靶点第36-37页
        1.3.5 毒素-抗毒素系统的调控机制第37-39页
        1.3.6 毒素-抗毒素系统的功能第39-40页
        1.3.7 毒素-抗毒素系统的应用第40-41页
    1.4 本研究主要内容第41-42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42-67页
    2.1 本研究中使用的培养基第42-43页
    2.2 本研究中使用的试剂和缓冲液第43-46页
    2.3 本研究所用菌株、质粒及引物列表第46-51页
    2.4 实验方法第51-62页
    2.5 全基因组测序过程中的缺口填补的计算机方法及实验方法第62-65页
    2.6 全基因组注释及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65-67页
第三章 卡特利链霉菌DSM46488基因组完整图谱的构建与分析第67-89页
    3.1 引言第67-68页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8-87页
        3.2.1 DSM46488基因组的大规模测序、拼接及全基因组完整图谱的构建第68-70页
        3.2.2 DSM46488全基因组的基本特征第70-72页
        3.2.3 DSM46488与其他链霉菌全基因组之间的比较分析第72-74页
        3.2.4 DSM46488中1.81 Mb的复制子是巨型质粒第74-76页
        3.2.5 DSM46488编码的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第76-79页
        3.2.6 巨型质粒与染色体之间的交互作用第79-82页
        3.2.7 DSM46488基因组编码的整合性接合元件第82-87页
    3.3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第四章 卡特利链霉菌DSM46488中巨型线性质粒pSCATT的复制起始区、末端蛋白及端粒相关蛋白的研究第89-119页
    4.1 引言第89-90页
    4.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90-118页
        4.2.1 DSM46488中线性复制子的端粒的克隆、测序及分析第90-92页
        4.2.2 DSM46488的基因组包含的非典型端粒第92-93页
        4.2.3 巨型质粒编码的潜在的末端蛋白及端粒相关蛋白第93-95页
        4.2.4 tap2 - tpg2及tap1-tpg1分别形成操纵子结构第95-96页
        4.2.5 tap2 - tpg2及tap1-tpg1分别负责巨型质粒的两个不同端粒的复制第96-103页
        4.2.6 tap2 - tpg2中的SCATT_p03430并不是端粒cpTelo复制的必需基因第103-105页
        4.2.7 DSM46488的两套Tap-Tp在细菌中的分布第105-107页
        4.2.8 Tp1、Tp2、Tap1及Tap2序列分析第107-108页
        4.2.9 Tp1、Tp2、Tap1及Tap2在大肠杆菌中过量表达第108-109页
        4.2.10 Tp1、Tap2及Tp2在体外与cpTelo或pTelo DNA分子的结合第109-110页
        4.2.11 Tp1及Tp2中的细胞核定位信号的功能验证第110-112页
        4.2.12 DSM46488端粒序列的启动子活性第112-114页
        4.2.13 巨型质粒pSCATT的复制区第114-117页
        4.2.14 巨型质粒pSCATT的复制起始蛋白第117-118页
    4.3 本章小节第118-119页
第五章 卡特利链霉菌DSM46488染色体编码的ReIBE家族的Ⅱ型毒素抗毒素系统的研究第119-151页
    5.1 引言第119-121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121-149页
        5.2.1 DSM46488中Ⅱ型毒素抗毒素系统的预测第121-123页
        5.2.2 DSM46488染色体编码的两套ReIBE系统第123-124页
        5.2.3 relBE2sca在DSM46488中形成操纵子结构第124-127页
        5.2.4 RelE2sca的表达抑制大肠杆菌MGJ5987的生长第127-129页
        5.2.5 毒素蛋白RelE2sca与抗毒素蛋白RelB2sca之间的相互作用第129-132页
        5.2.6 毒素蛋白RelE2sca中与活性相关的关键氨基酸残基第132-134页
        5.2.7 RelBE2sca系统的自我调控机制第134-136页
        5.2.8 RelBE2sca系统在不同压力条件的转录水平的变化第136-139页
        5.2.9 DSM46488中蛋白酶基因在不同压力条件下的转录水平第139-141页
        5.2.10 RelB2sca受到DSM46488编码的蛋白酶ClpPX的水解第141-144页
        5.2.11 不同来源的RelBE系统之间的互作第144-146页
        5.2.12 relBE2sca增强大肠杆菌质粒在宿主细胞中的稳定遗传第146-147页
        5.2.13 relBE2sca在常用的链霉菌异源表达宿主中的功能检测第147-149页
    5.3 本章小节第149-151页
第六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第151-154页
    6.1 本论文的创新点第151页
    6.2 工作总结第151-152页
    6.3 下一步工作及展望第152-154页
附录列表第154-168页
    附录Ⅰ第155-156页
    附录Ⅱ第156-157页
    附录Ⅲ第157-158页
    附录Ⅳ第158-159页
    附录Ⅴ第159-160页
    附录Ⅵ第160-161页
    附录Ⅶ第161-163页
    附录Ⅷ第163-164页
    附录Ⅸ第164-166页
    附录Ⅹ第166-168页
参考文献第168-182页
致谢第182-18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84-185页

论文共1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服务型制造需求预测及能力规划研究
下一篇:超微血管成像技术检测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及其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