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外源铜和铅在我国四种土壤中的形态转化分析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0 引言第9-11页
1 研究现状第11-21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土壤重金属形态的动态变化和平衡第11页
     ·土壤重金属形态随环境条件的改变第11-12页
     ·土壤对铜、铅的吸附特性比较第12-13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6页
     ·外源重金属形态分析第13-14页
     ·土壤-植物系统中的重金属形态分析第14-15页
     ·外源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老化过程分析第15-16页
   ·重金属形态影响因素分析第16-20页
     ·不同土壤类型、土壤组分对重金属化学形态的影响第16-17页
     ·伴随离子的作用第17-19页
     ·老化时间的作用第19页
     ·离子强度的影响第19-20页
   ·存在问题及本研究的意义第20-2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1-24页
   ·供试材料第21页
   ·试验样品的前处理第21页
   ·实验设计第21-22页
   ·重金属形态提取方法第22-24页
3 结果与讨论第24-65页
   ·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分析第24-25页
   ·自然土壤中铜和铅的形态分配第25-27页
     ·自然土壤中 Cu 的形态分布第25-26页
     ·自然土壤中Pb 的形态分布第26-27页
   ·外源Cu、Pb 形态在土壤中随时间的变化第27-38页
     ·外源Cu 在培养土壤中的形态随时间的变化第28-33页
     ·外源Pb 在培养土壤中的形态随时间的变化第33-38页
   ·自然土壤和培养土壤中铜、铅形态分配对比分析第38-40页
   ·复合污染土壤中Cu、Pb 形态随时间的变化分析第40-54页
     ·铅的单一污染和复合污染土壤中各形态随时间的变化对比第41-47页
     ·铜的单一污染和复合污染下在土壤中各形态随时间的变化对比第47-54页
   ·不同水平浓度处理对土壤中Cu、Pb 的形态变化影响第54-61页
     ·不同水平浓度处理对土壤中Pb 的形态变化影响第55-58页
     ·不同浓度处理水平对土壤中Cu 的形态变化影响第58-61页
   ·陪伴阴离子的作用第61-65页
4 结论与展望第65-68页
参考文献第68-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氨基修饰纳米SiO2吸附4种染料的性能研究
下一篇:我国排污权交易与排污收费制度整合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