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36页 |
·前言 | 第9-11页 |
·纳米二氧化硅的特点及应用 | 第9-10页 |
·纳米材料吸附剂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我国染料工业现状 | 第11-13页 |
·染料废水来源及分类 | 第12页 |
·染料废水特点及危害 | 第12-13页 |
·染料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 | 第13-26页 |
·物理法 | 第14-17页 |
·化学法 | 第17-23页 |
·生化法 | 第23-25页 |
·其它方法 | 第25-26页 |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6页 |
第二章 实验物料、设备及方法 | 第36-43页 |
·实验物料 | 第36-37页 |
·实验试剂 | 第37页 |
·实验设备测试仪器 | 第37-38页 |
·AMNS 的表征 | 第38-40页 |
·红外表征 | 第38-39页 |
·BET 表征 | 第39页 |
·透射电镜表征 | 第39-40页 |
·实验部分 | 第40-42页 |
·分析方法 | 第40页 |
·染料的测定方法 | 第40-41页 |
·吸附实验方法 | 第41页 |
·解吸实验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第三章 AMNS 对茜素红和刚果红的吸附性能研究 | 第43-63页 |
·引言 | 第43-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50页 |
·pH 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44-46页 |
·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46-47页 |
·AMNS 投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47-48页 |
·茜素红和刚果红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48-49页 |
·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49-50页 |
·吸附等温线 | 第50-52页 |
·Langmuir 吸附等温线 | 第50-51页 |
·Freundlich 吸附等温线 | 第51-52页 |
·吸附动力学 | 第52-55页 |
·准一级动力学模型 | 第52-54页 |
·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 第54-55页 |
·吸附热力学 | 第55-57页 |
·AMNS 与未修饰的SiO_2 吸附性能比较 | 第57-58页 |
·AMNS 与活性炭性能比较 | 第58-60页 |
·吸附容量比较 | 第58-59页 |
·吸附速度比较 | 第59-60页 |
·再生性能比较 | 第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第四章 AMNS 对结晶紫和孔雀石绿的吸附性能研究 | 第63-83页 |
·引言 | 第63-6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4-69页 |
·pH 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65-66页 |
·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66页 |
·AMNS 投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66-67页 |
·结晶紫和孔雀石绿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67-68页 |
·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68-69页 |
·吸附等温线 | 第69-72页 |
·Langmuir 等温线 | 第70-71页 |
·Freundlich 吸附等温线 | 第71-72页 |
·吸附动力学 | 第72-75页 |
·准一级动力学模型 | 第72-74页 |
·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 第74-75页 |
·吸附热力学 | 第75-76页 |
·AMNS 与未修饰的SiO_2 吸附性能比较 | 第76-77页 |
·AMNS 与活性炭性能比较 | 第77-80页 |
·吸附容量比较 | 第77-78页 |
·吸附速度比较 | 第78-79页 |
·再生性能比较 | 第79-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3-86页 |
·结论 | 第83-85页 |
·建议 | 第85-86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