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英文摘要 | 第12-15页 |
1 前言 | 第16-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1.1.1 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现状 | 第16页 |
1.1.2 异交率不高是制约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的因素之一 | 第16-17页 |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 第17页 |
1.2.1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1.2.2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第17-24页 |
1.3.1 环境条件、亲本在田间的时间及空间配置影响大豆异交率 | 第17-19页 |
1.3.2 传粉媒介对异交率影响 | 第19-21页 |
1.3.3 基因型间差异影响异交率 | 第21-22页 |
1.3.4 提高异交率的途径 | 第22-24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5-39页 |
2.1 植物材料 | 第25-26页 |
2.1.1 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材料 | 第25-26页 |
2.1.2 异交率遗传改良后代群体 | 第26页 |
2.2 试验地点及时间 | 第26页 |
2.3 仪器与设备 | 第26-27页 |
2.4 试验方法 | 第27-39页 |
2.4.1 网室异交率的测定 | 第27-28页 |
2.4.2 开花特性对异交率的影响 | 第28-29页 |
2.4.3 花蜜分泌对异交率的影响 | 第29-30页 |
2.4.4 “三系”花朵挥发物分析 | 第30-31页 |
2.4.5 不育系雌性育性对异交率的影响 | 第31-32页 |
2.4.6 苜蓿切叶蜂访问特性在不同异交率基因型间差异 | 第32-33页 |
2.4.7 田间大面积鉴定异交率与网室鉴定异交率相关性分析 | 第33-34页 |
2.4.8 微型小区不育系异交率鉴定 | 第34-37页 |
2.4.9 微型小区可育系异交结实性鉴定 | 第37-3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9-73页 |
3.1 植株表型性状及生育性状对网室不育系异交率的影响 | 第39-41页 |
3.2 开花特性对异交率的影响 | 第41-44页 |
3.2.1 不育系及保持系开花特性与异交率的关系 | 第41-44页 |
3.2.2 父本恢复系开花特性与母本结实的关系 | 第44页 |
3.3 花蜜分泌对异交率的影响 | 第44-50页 |
3.3.1 花蜜日分泌蜜规律 | 第44-46页 |
3.3.2 气象因素对泌蜜的影响 | 第46-48页 |
3.3.3 泌蜜量及异交率在基因型间差异 | 第48页 |
3.3.4 不育系及保持系泌蜜量与不育系异交率相关性 | 第48-50页 |
3.4 “三系”花朵挥发物分析 | 第50-55页 |
3.4.1 取样时间对花朵挥发物组分及含量影响 | 第50-52页 |
3.4.2 “三系”类别间花朵挥发物差异分析 | 第52-55页 |
3.4.3 高、低异交率类型间花朵挥发物比较分析 | 第55页 |
3.5 不育系雌性育性对异交率的影响 | 第55-59页 |
3.5.1 去雄平行杂交鉴定不同异交率不育系雌性育性差异 | 第55页 |
3.5.2 不去雄平行杂交鉴定不同异交率不育系雌性育性差异 | 第55-59页 |
3.6 苜蓿切叶蜂访问特性在不同异交率基因型间差异 | 第59-62页 |
3.6.1 网室不育系异交率差异对苜蓿切叶蜂访花行为的影响 | 第59-60页 |
3.6.2 不育系网室异交率与苜蓿切叶蜂访花特性的相关性 | 第60-62页 |
3.7 田间大面积鉴定异交率与网室异交率相关性分析 | 第62-63页 |
3.8 微型小区不育系异交率鉴定方法比较 | 第63-70页 |
3.8.1 2012年微型小区不育系异交率鉴定结果 | 第63-66页 |
3.8.2 2013年微型小区不育系异交率鉴定结果与分析 | 第66-70页 |
3.9 微型小区对可育系异交结实性鉴定结果与分析 | 第70-73页 |
4 讨论 | 第73-76页 |
4.1 有倾向性选择某一表型性状不利于选育高异交率种质 | 第73页 |
4.2 开花特性影响异交结实率原因 | 第73页 |
4.3 大豆“三系”花朵泌蜜规律在育种中的应用 | 第73-74页 |
4.4 影响传粉昆虫花朵挥发物的探讨 | 第74页 |
4.5 如何选育雌性育性正常的不育系 | 第74-75页 |
4.6 分析低异交率不育系结实差的原因 | 第75页 |
4.7 分析田间异交率普遍高于网室异交率原因 | 第75页 |
4.8 微型小区异交率鉴定方法误差存在原因 | 第75-76页 |
5 结论 | 第76-78页 |
5.1 表型性状对异交率无影响,生育性状对异交率有影响 | 第76页 |
5.2 开花特性对异交率影响显著 | 第76页 |
5.3 “三系”花朵泌蜜量与异交率显著正相关 | 第76页 |
5.4 不同异交率“三系”花朵芳香物种类无差异,含量差异显著 | 第76页 |
5.5 低异交率不育系存在雌性育性差的现象,影响授粉结实 | 第76-77页 |
5.6 高、低异交率不育系间昆虫访问特性存在显著差异 | 第77页 |
5.7 网室异交率的高、低水平能代表田间异交率的高低 | 第77页 |
5.8 微型小区可用于鉴定不育系异交率高低差异 | 第77页 |
5.9 微型小区可以鉴定可育系异交结实性 | 第77-78页 |
6 创新点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8页 |
附录 | 第88-8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