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电子计算机在公路运输和公路工程中的应用论文

LDM~3平台的路网态势关键算法及系统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5页
    1.1 背景意义第11-12页
    1.2 路网态势系统概述第12-13页
    1.3 国内外态势系统研究现状第13-15页
    1.4 态势系统相关算法研究现状第15-20页
        1.4.1 基于视觉传感交通信息检测第15-16页
        1.4.2 交通状态估计与路网指数评估第16-18页
        1.4.3 路网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第18-20页
        1.4.4 交通事件间接检测与限速控制第20页
    1.5 研究目标、内容与科研项目关系第20-21页
    1.6 论文主要工作第21-23页
    1.7 论文组织结构第23-25页
第二章 LDM~3平台的态势系统设计与难点第25-31页
    2.1 LDM~3立体网络体系架构第25-27页
    2.2 态势系统的层间关系第27-28页
    2.3 态势关键算法第28页
    2.4 研究难点第28-31页
第三章 基于PTZ视频的车型分类第31-55页
    3.1 基于视频不变特征的车型聚类第31-41页
        3.1.1 车型聚类算法流程第31-32页
        3.1.2 车辆投影伪形状分析第32-35页
        3.1.3 车型聚类与贡献率算法第35-38页
        3.1.4 测试结果分析第38-41页
    3.2 基于稀疏学习的车型分类第41-53页
        3.2.1 车型分类算法流程第41-42页
        3.2.2 摄像不变特征提取第42-45页
        3.2.3 稀疏学习分类方法第45-46页
        3.2.4 通用近端梯度算法第46页
        3.2.5 稀疏子空间车型分类第46-48页
        3.2.6 算法比较与实验验证第48-53页
    3.3 小结第53-55页
第四章 交通状态估计与路网指数评估第55-77页
    4.1 PeMS系统及交通状态估计第55-62页
        4.1.1 PeMS系统概述第55-56页
        4.1.2 PeMS系统结构第56-57页
        4.1.3 PeMS交通状态估计第57-62页
    4.2 聚类分析的交通状态估计第62-71页
        4.2.1 交通状态聚类分析方法第62-63页
        4.2.2 聚类分析算法第63-64页
        4.2.3 方法实现与测试结果第64-71页
    4.3 路网指数评估第71-76页
        4.3.1 评估体系结构第71-72页
        4.3.2 评估指标选择第72-73页
        4.3.3 “断面-路段-路网”评估第73-76页
    4.4 小结第76-77页
第五章 路网短时交通流预测方法第77-101页
    5.1 常用预测方法比较第77-82页
        5.1.1 时间序列模型第77-78页
        5.1.2 卡尔曼滤波方法第78-79页
        5.1.3 神经网络方法第79-80页
        5.1.4 支持向量回归方法第80-81页
        5.1.5 贝叶斯网络方法第81页
        5.1.6 非参数回归方法第81-82页
    5.2 单断面短时交通流预测及优化第82-89页
        5.2.1 基于ARIMA的预测方法第82-83页
        5.2.2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预测方法第83页
        5.2.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预测方法第83-84页
        5.2.4 考虑近邻的NN预测方法改进第84-85页
        5.2.5 实验对比分析第85-89页
    5.3 路网短时交通流预测方法第89-99页
        5.3.1 路网空间相关性分析第89-90页
        5.3.2 基于Lasso的变量选择简介第90-91页
        5.3.3 路网约束的Lasso方法改进第91-92页
        5.3.4 路网约束Lasso的预测方法第92-93页
        5.3.5 不同方法与结果分析第93-99页
    5.4 小结第99-101页
第六章 交通事件间接检测与限速控制第101-117页
    6.1 基于SVM的间接检测与优化第101-112页
        6.1.1 间接检测算法对比分析第102-105页
        6.1.2 基于SVM的间接检测算法第105-107页
        6.1.3 基于网格搜索的参数优化第107-109页
        6.1.4 仿真与数据分析第109-112页
    6.2 灾害天气下限速控制第112-116页
        6.2.1 现有限速控制策略不足第112-113页
        6.2.2 综合限速控制方法研究第113-114页
        6.2.3 行车安全可变限速控制第114-116页
    6.3 小结第116-117页
第七章 LDM~3平台对态势系统的支撑第117-127页
    7.1 LDM~3网络体系第117-120页
        7.1.1 地图界面与关系数据库第119页
        7.1.2 多媒体信息调用与展现第119页
        7.1.3 高层信息管理支持第119-120页
    7.2 LDM~3结构分层第120-122页
        7.2.1 LDM~3对象模型第120-121页
        7.2.2 LDM~3分层效果第121-122页
    7.3 LDM~3层间关系与协同第122-127页
        7.3.1 LDM~3高层信息汇聚第122-125页
        7.3.2 LDM~3立体通信结构第125-127页
第八章 路网态势系统技术实现第127-141页
    8.1 数据中心及数据流程第127-128页
    8.2 系统技术实现方案第128-130页
    8.3 系统应用功能模块第130页
    8.4 系统程序设计实现第130-131页
    8.5 系统界面设计第131-132页
    8.6 功能模块与效果展示第132-139页
        8.6.1 态势评估第132-133页
        8.6.2 异常检测第133-135页
        8.6.3 短时预测第135-137页
        8.6.4 统计分析第137-138页
        8.6.5 基础数据第138页
        8.6.6 移动终端再现第138-139页
    8.7 宁淮高速态势系统设计第139-141页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第141-145页
    9.1 特点和创新第141-142页
    9.2 后续工作展望第142-145页
参考文献第145-159页
致谢第159-161页
攻博期间成果第161-163页

论文共1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建兰若干花器官发育基因的表达分析和功能研究
下一篇:东北典型湖库浮游植物多样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