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1.1 选题的背景 | 第13-14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 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3 文献评述 | 第19页 |
1.4 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19-21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深基坑工程风险分析 | 第22-27页 |
2.1 深基坑风险管理及其过程 | 第22-23页 |
2.1.1 风险管理概述 | 第22页 |
2.1.2 风险管理过程 | 第22-23页 |
2.1.3 风险管理的实施过程 | 第23页 |
2.2 深基坑工程的风险 | 第23-26页 |
2.2.1 深基坑工程的涵义 | 第23-24页 |
2.2.2 深基坑工程风险的分类和特点 | 第24-25页 |
2.2.3 深基坑工程风险的形成机制 | 第25-2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深基坑工程风险的对策应用 | 第27-38页 |
3.1 深基坑工程的风险管理 | 第27-30页 |
3.1.1 深基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流程 | 第27-28页 |
3.1.2 深基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组织 | 第28-29页 |
3.1.3 深基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规划 | 第29-30页 |
3.2 深基坑工程的风险分析 | 第30-37页 |
3.2.1 深基坑工程项目风险识别 | 第30-31页 |
3.2.2 深基坑工程项目风险分析 | 第31-34页 |
3.2.3 深基坑工程项目风险应对 | 第34-35页 |
3.2.4 深基坑工程项目风险监控 | 第35-3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内支撑+排桩复合基坑支护结构的风险分析和对策 | 第38-48页 |
4.1 内支撑+排桩复合基坑支护结构风险识别 | 第38-39页 |
4.2 内支撑+排桩复合基坑支护结构风险分析 | 第39-41页 |
4.2.1 人身损失风险 | 第39-40页 |
4.2.2 经济损失风险 | 第40页 |
4.2.3 责任损失风险 | 第40-41页 |
4.3 内支撑+排桩复合基坑支护结构风险应对 | 第41-43页 |
4.3.1 构建完善的技术保障壁垒 | 第41-42页 |
4.3.2 组织高素质的风险管理队伍 | 第42页 |
4.3.3 建立健全的风险应对机制 | 第42-43页 |
4.4 内支撑+排桩复合基坑支护结构风险监控 | 第43-4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案例分析:中乌研究院项目 | 第48-62页 |
5.1 勘察资料 | 第48-50页 |
5.1.1 场区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特征 | 第48页 |
5.1.2 岩土工程条件 | 第48-50页 |
5.2 工程概况 | 第50-53页 |
5.2.1 工程基本信息 | 第50页 |
5.2.2 地质勘察 | 第50-52页 |
5.2.3 基坑施工情况 | 第52-53页 |
5.3 设计难点 | 第53-55页 |
5.4 中乌研究院项目内支撑+排桩复合基坑支护结构的风险分析 | 第55-57页 |
5.4.1 人身损伤风险 | 第55页 |
5.4.2 经济损伤风险 | 第55-56页 |
5.4.3 责任损伤风险 | 第56-57页 |
5.5 中乌研究院项目内支撑+排桩复合基坑支护结构的风险应对 | 第57-61页 |
5.5.1 构建风险管理组织 | 第57-58页 |
5.5.2 健全风险应对机制 | 第58-6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6.1 结论 | 第62页 |
6.2 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 | 第67-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件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