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二、相关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三、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区域创新体系和政府行为的理论综述 | 第14-30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4-17页 |
一、区域创新体系的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二、政府行为的内涵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区域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 | 第17-23页 |
一、区域创新系统的主体——企业 | 第18-19页 |
二、区域创新系统的源泉——高校、科研机构 | 第19-20页 |
三、区域创新系统的纽带和桥梁——中介服务机构 | 第20-21页 |
四、区域创新系统的资本提供者——金融机构 | 第21-22页 |
五、区域创新系统的制度、政策提供者——政府 | 第22-23页 |
六、创新系统网络环境 | 第23页 |
第三节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政府行为的理论基础 | 第23-30页 |
一、市场失灵理论 | 第24-25页 |
二、国家创新体系理论 | 第25-27页 |
三、三重螺旋理论 | 第27-29页 |
四、区域创新网络理论 | 第29-30页 |
第三章 部分国家和地区政府行为的分析和启示 | 第30-39页 |
第一节 部分国家和地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行为分析 | 第31-35页 |
一、美国硅谷地区创新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行为分析 | 第31-32页 |
二、新加坡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行为分析 | 第32页 |
三、中国台湾新竹地区创新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行为分析 | 第32-33页 |
四、北京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行为分析 | 第33-34页 |
五、苏州工业园区创新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行为分析 | 第34-35页 |
第二节 不同区域创新体系中的政府行为差异比较 | 第35-37页 |
第三节 经验和启示 | 第37-39页 |
第四章 广西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实证分析 | 第39-56页 |
第一节 广西区域创新能力的基本情况 | 第39-41页 |
第二节 广西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创新基础 | 第41-49页 |
一、创新平台 | 第41页 |
二、研发平台 | 第41-42页 |
三、企业技术创新平台 | 第42-43页 |
四、科技服务平台 | 第43页 |
五、科技投入 | 第43-45页 |
六、政策环境建设情况 | 第45-47页 |
七、创新平台建设实例 | 第47-49页 |
第三节 创新产出情况 | 第49-50页 |
一、专利产出 | 第49页 |
二、科技成果 | 第49页 |
三、高新技术产业产出情况 | 第49-50页 |
第四节 广西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50-52页 |
一、政府宏观调控仍不适应创新体系发展的要求 | 第50页 |
二、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 第50页 |
三、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和科技能力弱 | 第50-51页 |
四、科技创新环境和条件尚待改善 | 第51页 |
五、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 | 第51页 |
六、中介服务体系发展滞后 | 第51-52页 |
七、高精尖创新人才匮乏 | 第52页 |
第五节 进一步完善广西区域创新体系的主要对策 | 第52-56页 |
一、制定适合本地区区域创新发展的长远规划 | 第52-53页 |
二、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的创新网络关系 | 第53-54页 |
三、进一步完善区域创新的激励机制 | 第54-55页 |
四、主动加强与东部地区的科技合作与交流 | 第55页 |
五、注重对区域创新文化的培养和建设 | 第55-56页 |
结束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