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豆科的叶绿体系统发育基因组学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引言第12-26页
    1.1 豆科简介第12-13页
        1.1.1 豆科植物简介第12页
        1.1.2 豆科植物的经济价值第12-13页
        1.1.3 豆科植物的生态价值第13页
    1.2 豆科的系统分类研究概况第13-22页
        1.2.1 豆科的分类研究第13-14页
        1.2.2 豆科的系统学研究概况第14-22页
    1.3 叶绿体系统发育基因组学概述第22-24页
    1.4 豆科的叶绿体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研究进展第24-25页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5-26页
第2章 基于叶绿体基因组的豆科系统发育研究第26-80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26-35页
        2.1.1 材料与数据搜集第26页
        2.1.2 DNA提取与测序第26-27页
        2.1.3 数据组装与注释第27-34页
        2.1.4 矩阵构建第34页
        2.1.5 系统发育重建与Network分析第34-35页
    2.2 结果第35-73页
        2.2.1 叶绿体基因组基本结构特征与变异第35-40页
        2.2.2 基于叶绿体基因组的豆科系统发育关系第40-73页
    2.3 讨论第73-80页
        2.3.1 豆科六个亚科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第73页
        2.3.2 豆科亚科内主要分支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第73-78页
            2.3.2.1 紫荆亚科主要分支系统发育关系第74页
            2.3.2.2 甘豆亚科主要分支系统发育关系第74-75页
            2.3.2.3 蝶形花亚科主要分支系统发育关系第75页
            2.3.2.4 云实亚科主要分支系统发育关系第75-78页
        2.3.3 适用于解析豆科不同分类水平系统发育关系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探讨第78-80页
第3章 含羞草分支的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变异与演化第80-104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80-84页
        3.1.1 数据获取第80-82页
        3.1.2 重复序列分析第82页
        3.1.3 系统发育及IR扩张/收缩的演化模式重建第82-83页
        3.1.4 叶绿体基因组比较和序列分化分析第83-84页
    3.2 结果第84-100页
        3.2.1 含羞草分支叶绿体基因组基本结构特征第84-87页
        3.2.2 IR扩张与收缩第87页
        3.2.3 由IR扩张/收缩引起的基因的替换速率的变化第87-90页
        3.2.4 IR扩张/收缩演化模式的重建第90-91页
        3.2.5 重复序列及其与基因组大小和结构变异的关系第91-93页
        3.2.6 序列分化分析第93-100页
    3.3 讨论第100-104页
        3.3.1 含羞草分支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变异第100-101页
        3.3.2 IR的扩张/收缩对基因替换速率的影响第101页
        3.3.3 IR扩张/收缩的演化模式第101页
        3.3.4 重复序列对含羞草分支叶绿体基因组的影响第101-102页
        3.3.5 序列分化对系统学研究的意义第102-104页
第4章 紫荆亚科的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变异与演化第104-118页
    4.1 材料和方法第104-108页
        4.1.1 数据获取第104-105页
        4.1.2 序列反转分析第105页
        4.1.3 同分异构体验证第105-108页
        4.1.4 系统发育重建第108页
    4.2 结果第108-112页
        4.2.1 紫荆亚科叶绿体基因组基本结构特征第108页
        4.2.2 紫荆亚科叶绿体基因组重排第108-110页
        4.2.3 Tylosema叶绿体基因组同分异构体验证第110-112页
    4.3 讨论第112-118页
        4.3.1 紫荆亚科叶绿体基因组的反转及IR扩张/收缩第112-113页
        4.3.2 Tylosema叶绿体基因组的同分异构现象第113-114页
        4.3.3 紫荆亚科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变异演化模式第114-118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118-122页
    5.1 主要结论第118-120页
        5.1.1 豆科六个亚科及亚科内主要分支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第118页
        5.1.2 适用于豆科系统学研究的叶绿体基因组片段和方法第118-119页
        5.1.3 含羞草分支叶绿体基因组的结构特征与变异第119页
        5.1.4 紫荆亚科叶绿体基因组的结构特征、变异和同分异构现象第119-120页
    5.2 展望第120-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36页
附录第136-148页
致谢第148-152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相对论能区离子-原子碰撞中的K壳双电离研究
下一篇:中国不同地区尿素分解菌的分离筛选及其诱导碳酸钙沉积能力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