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化学电源、电池、燃料电池论文--燃料电池论文--金属-空气电池论文

Pd基纳米合金/氮硫共掺杂蜂窝碳的制备及其在锂空气电池中的性能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5页
    1.2 锂空气电池简介第15-17页
        1.2.1 锂空气电池研究进展第15-16页
        1.2.2 锂空气电池的优缺点及解决办法第16页
        1.2.3 有机体系锂空气电池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第16-17页
    1.3 氧还原反应(ORR)的催化机理第17-19页
    1.4 锂空气电池正极催化剂概述第19-23页
        1.4.1 催化剂类型第19-21页
            1.4.1.1 贵金属及其合金催化剂第19-20页
            1.4.1.2 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第20页
            1.4.1.3 非金属催化剂第20-21页
        1.4.2 催化剂基底材料第21-23页
            1.4.2.1 碳黑第22页
            1.4.2.2 碳纳米管第22页
            1.4.2.3 石墨烯第22-23页
            1.4.2.4 多孔碳第23页
    1.5 非金属元素掺杂第23-24页
    1.6 多孔碳的制备方法第24-25页
    1.7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第25-26页
        1.7.1 本论文选题依据第25-26页
        1.7.2 本论文研究内容第26页
    1.8 本论文的创新点第26-28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仪器表征第28-36页
    2.1 实验药品第28-29页
    2.2 实验仪器第29-30页
    2.3 测试仪器第30页
    2.4 材料表征方法第30-33页
        2.4.1 场发射电子显微镜(FESEM)第31页
        2.4.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第31页
        2.4.3 X-射线衍射仪(XRD)第31-32页
        2.4.4 热重分析仪(TG)第32页
        2.4.5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32页
        2.4.6 全自动比表面积与孔隙度分析仪(BET)第32页
        2.4.7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32-33页
        2.4.8 元素分析仪第33页
        2.4.9 CHI660电化学工作站第33页
        2.4.10 LAND电池测试仪第33页
    2.5 电化学测试方法第33-35页
        2.5.1 三电极体系工作电极制备第33-34页
        2.5.2 循环伏安法第34页
        2.5.3 线性扫描法第34页
        2.5.4 计时电流法测试第34-35页
    2.6 锂空气电池测试第35-36页
        2.6.1 锂空气电池的组装第35页
        2.6.2 深度充放电测试第35页
        2.6.3 限容循环测试第35-36页
第三章 原位可控合成氮硫共掺杂蜂窝碳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第36-53页
    3.1 引言第36-37页
    3.2 实验部分第37-38页
        3.2.1 二氧化硅(SiO2)纳米球的制备第37页
        3.2.2 功能化液态丙烯腈低聚物的制备(ANT)第37-38页
        3.2.3 氮硫共掺杂蜂窝碳的制备(NS/C)第38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8-52页
        3.3.1 功能化液态丙烯腈低聚物(ANT)的分析第38-44页
            3.3.1.1 ANT的合成机理第38-39页
            3.3.1.2 ANT热处理过程的结构状态变化第39-40页
            3.3.1.3 ANT预氧化过程的红外光谱分析第40-42页
            3.3.1.4 ANT的热重分析第42-43页
            3.3.1.5 高温碳化后的ANT的XPS分析第43-44页
        3.3.2 二氧化硅SEM图第44-45页
        3.3.3 氮硫共掺杂蜂窝碳(NS/C)的表征第45-49页
            3.3.3.1 氮硫共掺杂蜂窝碳(NS/C)的SEM图第45-46页
            3.3.3.2 氮硫共掺杂蜂窝碳(NS/C)的BET图第46-47页
            3.3.3.3 氮硫共掺杂蜂窝碳(NS/C)的EDS分析第47-49页
        3.3.4 氮硫共掺杂蜂窝碳(NS/C)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第49-52页
            3.3.4.1 丙烯腈与3-巯基丙酸不同摩尔比制备的NS/C的LSV第49-50页
            3.3.4.2 最优NS/C循环伏安测试(CV)曲线第50页
            3.3.4.3 最优NS/C不同转速下的旋转圆盘测试(RDE)第50-52页
    3.4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四章 氮硫共掺杂蜂窝碳担载PdNi纳米合金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第53-73页
    4.1 引言第53-54页
    4.2 实验部分第54-56页
        4.2.1 氮硫共掺杂蜂窝碳的制备第54页
        4.2.2 NS/C负载PdNi纳米合金催化剂的制备第54-55页
        4.2.3 旋转圆盘电极的测试第55-56页
        4.2.4 锂空气电池的测试第56页
    4.3 结果及讨论第56-72页
        4.3.1 材料的SEM表征第56-57页
        4.3.2 材料的EDS表征第57-58页
        4.3.3 PdNi-NS/C的TEM表征第58-60页
        4.3.4 材料的XRD分析第60页
        4.3.5 材料的XPS表征第60-62页
        4.3.6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表征第62-68页
            4.3.6.1 循环伏安测试第62-63页
            4.3.6.2 材料的线性扫描测试第63-64页
            4.3.6.3 恒电压计时电流法测试第64-65页
            4.3.6.4 RDE不同转速时的LSV测试与分析第65-68页
        4.3.7 锂空气电池性能测试第68-72页
            4.3.7.1 电流密度对PdNi-NS/C锂空气电池的影响第68-69页
            4.3.7.2 限压充放电测试第69-70页
            4.3.7.3 限容循环测试第70-72页
    4.4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五章 氮硫共掺杂蜂窝碳担载PdCuW纳米合金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第73-92页
    5.1 引言第73-74页
    5.2 实验部分第74-77页
        5.2.1 氮硫共掺杂蜂窝碳的制备第74页
        5.2.2 氮硫共掺杂蜂窝碳负载PdCuW的制备第74-75页
        5.2.3 旋转圆盘电极的测试第75-76页
        5.2.4 锂空气电池的测试第76-77页
    5.3 结果及讨论第77-91页
        5.3.1 材料的SEM、BET、EDS和TG表征第77-79页
        5.3.2 PdCuW-NS/C的EDS表征第79-80页
        5.3.3 PdCuW-NS/C的TEM表征第80-81页
        5.3.4 材料的XRD表征第81-82页
        5.3.5 材料的XPS表征第82-83页
        5.3.6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表征第83-85页
        5.3.7 锂空气电池的应用第85-91页
            5.3.7.1 限压充放电测试第85-87页
            5.3.7.2 不同材料首圈电压循环曲线分析第87页
            5.3.7.3 限制容量测试及结果分析第87-91页
    5.4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92-95页
    6.1 总结第92-94页
    6.2 展望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7页
致谢第107-10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L公司A产品开发项目供应商选择研究
下一篇:锶掺杂羟基磷灰石复合物(壳聚糖与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