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与威尔士滨海场所公共艺术研究
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5-6页 |
第一章 由“场所”发问 | 第6-8页 |
第一节 话说“场所” | 第6页 |
第二节 大连市滨海路公共艺术概况 | 第6-7页 |
第三节 威尔士卡迪夫湾公共艺术概况 | 第7-8页 |
第二章 “场所”表达 | 第8-12页 |
第一节 大连市滨海路公共艺术表达 | 第8-9页 |
·海之韵广场 | 第8-9页 |
·场所环境 | 第8页 |
·场所定性 | 第8页 |
·场所表达 | 第8-9页 |
·场所评价 | 第9页 |
·星海广场 | 第9页 |
·虎雕广场 | 第9页 |
第二节 卡迪夫湾公共艺术表达 | 第9-12页 |
·“深度勘探” | 第9-11页 |
·场所环境 | 第9-10页 |
·场所定性 | 第10页 |
·场所表达 | 第10页 |
·场所文化 | 第10-11页 |
·“动物墙” | 第11页 |
·“三个闸门的三个椭圆环” | 第11-12页 |
第三章 “场所”比较与应对 | 第12-18页 |
第一节 关于公共艺术表达 | 第12页 |
第二节 关于公共艺术机制 | 第12-13页 |
第三节 关于公共艺术策划 | 第13-15页 |
第四节 关于公共艺术教育 | 第15-18页 |
·公众教育 | 第15-16页 |
·学校教育 | 第16-17页 |
·艺术家教育 | 第17页 |
·管理人员教育 | 第17-18页 |
第四章 “场所”背后 | 第18-20页 |
第一节 体制 | 第18页 |
第二节 文化 | 第18-20页 |
第五章 再读“场所” | 第20-23页 |
第一节 尊重文化差异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发掘本土特性 | 第21页 |
第三节 提倡场所精神 | 第21-22页 |
第四节 追求诗性表达 | 第22-23页 |
结语 | 第23-24页 |
参考书目 | 第24-25页 |
致谢 | 第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