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2-3页 |
| abstract | 第3-4页 |
| 导论 | 第8-17页 |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 第9-15页 |
|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 第三节 研究方法、难点、创新点与不足 | 第15-17页 |
| 一、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1.理论分析方法 | 第15页 |
| 2.对比分析方法 | 第15页 |
| 3.案例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二、研究难点 | 第15页 |
| 三、创新点与不足 | 第15-17页 |
| 第一章 政府为什么要资助艺术? | 第17-28页 |
| 第一节 当今艺术市场的现状 | 第18-21页 |
| 一、新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 | 第18-19页 |
| 二、全球化与经济环境的转变 | 第19-20页 |
| 三、艺术工作的特点 | 第20页 |
| 四、消费主义文化逻辑对意义的消解 | 第20-21页 |
| 第二节 艺术作品的双重属性 | 第21-24页 |
| 一、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 第21-22页 |
| 二、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 | 第22-23页 |
| 三、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 | 第23-24页 |
| 第三节 经济学理论基础与政府的职责 | 第24-28页 |
| 一、市场失灵与外部性理论 | 第24-25页 |
| 二、收入公平分配机制 | 第25页 |
| 三、交易成本与政府失效 | 第25-28页 |
| 第二章 政府如何资助艺术? | 第28-37页 |
| 第一节 直接手段 | 第28-31页 |
| 一、按主导部门不同划分 | 第28-30页 |
| (一)由统一的政府管理部门所主导——法国的文化部模式 | 第29页 |
| (二)由“中间部门”所主导——英国的艺术评议会模式 | 第29-30页 |
| 二、按资助对象不同划分 | 第30-31页 |
| (一)资助直接给予艺术家与艺术组织 | 第30页 |
| (二)资助直接给予消费者 | 第30-31页 |
| (三)资助给予中间领域 | 第31页 |
| 第二节 间接手段 | 第31-37页 |
| 一、税收制度 | 第31-32页 |
| (一)针对艺术从业者的税收优惠 | 第31-32页 |
| (二)通过税收减免鼓励私人捐赠 | 第32页 |
| 二、艺术资助法律制度的建立 | 第32-33页 |
| 三、艺术教育的普及 | 第33-35页 |
| 四、从活动场所提供到城市建设 | 第35-37页 |
| 第三章 从中国国家艺术基金运作看中国当前艺术资助制度 | 第37-49页 |
| 第一节 为什么选择中国国家艺术基金来考察中国当前艺术资助制度 | 第37-38页 |
| 一、政府艺术管理体制转变的尝试 | 第37-38页 |
| 二、公开性带来的导向性 | 第38页 |
| 第二节 中国国家艺术基金的运作剖析 | 第38-49页 |
| 一、组织机构与运作模式 | 第38-39页 |
| 二、项目设立与变动 | 第39页 |
| 三、申报立项情况 | 第39-44页 |
| (一)总体分析 | 第39-40页 |
| (二)机构和个人申报主体数对比 | 第40-41页 |
| (三)不同类型主体申报项目数及立项情况 | 第41页 |
| (四)各类项目申报数及立项情况 | 第41-42页 |
| (五)具体项目分析 | 第42-44页 |
| 四、问题分析 | 第44-49页 |
| (一)支持力度与覆盖范围 | 第44页 |
| (二)申请难度 | 第44-46页 |
| (三)遴选过程与评审监督 | 第46-47页 |
| (四)可接近性与社会效益 | 第47-48页 |
| (五)可持续性与营利模式 | 第48-49页 |
| 第四章 中国政府艺术资助制度的完善建议 | 第49-55页 |
| 第一节 资助对象的完善 | 第49-50页 |
| 一、非传统艺术与实验艺术 | 第49页 |
| 二、“非明星”艺术家与民间艺术组织 | 第49-50页 |
| 三、社区民众与潜在艺术消费者 | 第50页 |
| 第二节 资助手段的完善 | 第50-53页 |
| 一、税收手段 | 第51页 |
| 二、法律手段 | 第51-52页 |
| 三、其他手段 | 第52-53页 |
| 1 雇佣机制与社会保障体系 | 第52页 |
| 2 城市建设 | 第52页 |
| 3 艺术教育 | 第52-53页 |
| 第三节 评价与监督体系的完善 | 第53-55页 |
| 一、公开对象的遴选过程 | 第53页 |
| 二、细化资金的使用情况 | 第53页 |
| 三、严控效果的监督机制 | 第53-55页 |
| 结语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