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4页 |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8-10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纤维素酶研究的现状 | 第10-24页 |
·纤维素酶的组成和分类 | 第12-13页 |
·纤维素酶的结构和功能 | 第13-15页 |
·纤维素酶的理化特性 | 第15页 |
·纤维素酶的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 | 第15-18页 |
·能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 | 第18-21页 |
·纤维素酶的作用机理 | 第21-24页 |
第二章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 | 第24-30页 |
·原料和试剂 | 第24-26页 |
·原料 | 第24页 |
·试剂及配制 | 第24-25页 |
·菌株的来源 | 第25页 |
·培养基组成 | 第25-26页 |
·方法 | 第26-27页 |
·稀释涂布平板分离纤维素降解菌 | 第26页 |
·土壤中的菌经过富集培养进行初筛、复筛分离 | 第26-27页 |
·实验结果 | 第27-29页 |
·筛选实验结果 | 第27页 |
·滤纸条崩解实验和cellulose-azure实验 | 第27-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纤维素降解菌的鉴定 | 第30-41页 |
·实验材料 | 第30-31页 |
·菌株来源:本实验筛选到的株菌株以及本实验中保存的菌株 | 第30页 |
·培养基 | 第30页 |
·其它试剂 | 第30-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34页 |
·菌株的形态鉴定 | 第31页 |
·真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1-32页 |
·18SrDNA基因的扩增 | 第32-33页 |
·18srDNA的测序 | 第33页 |
·18SrDNA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 第33-34页 |
·实验结果 | 第34-40页 |
·菌丝体的形态 | 第34-36页 |
·分离菌株的18s PCR图 | 第36-37页 |
·18srDNA测序比对结果结果 | 第37-39页 |
·基于18srDNA序列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酶学性质的研究 | 第41-46页 |
·实验材料 | 第41-42页 |
·菌株 | 第41页 |
·培养基 | 第41页 |
·试剂及配制 | 第41-42页 |
·实验方法 | 第42-44页 |
·菌株孢子悬液的制备 | 第42页 |
·酶活性测定 | 第42-43页 |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 第43页 |
·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 第43-44页 |
·实验结果 | 第44-45页 |
·酶活测定结果 | 第44页 |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 第44页 |
·温度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纤维素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 第46-60页 |
·实验材料 | 第46-47页 |
·菌株 | 第46页 |
·培养基 | 第46页 |
·主要试剂 | 第46-47页 |
·方法 | 第47-50页 |
·引物的设计 | 第47页 |
·PCR扩增1、2、3三个片段及三个片段的链接 | 第47-48页 |
·重组质粒PET.His-CBH的构建 | 第48页 |
·目的基因的诱导表达 | 第48-49页 |
·SDS-PAGE分析 | 第49页 |
·纤维素酶的纯化 | 第49页 |
·酶学性质分析 | 第49-50页 |
·实验结果 | 第50-58页 |
·引物设计和PCR扩增目的片段 | 第50-51页 |
·测序结果与文献报道中的序列进行比较 | 第51-53页 |
·表达载体Pet.His-CBH的构建 | 第53页 |
·SDS-PAGE分析 | 第53-55页 |
·蛋白的纯化 | 第55-56页 |
·酶学性质分析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攻读硕士论文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