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言 | 第9-13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9-10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1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1-12页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公司董事注意义务概述 | 第13-16页 |
一、我国董事注意义务概况 | 第13-14页 |
二、美国董事注意义务概况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美国董事注意义务标准 | 第16-28页 |
第一节 注意义务责任本身的限缩——商业判断规则 | 第16-24页 |
一、商业判断规则的成文法标准 | 第16-18页 |
二、商业判断规则的判例法标准 | 第18-24页 |
第二节 一般注意义务与商业判断规则之间的关系 | 第24-25页 |
第三节 违反注意义务的后果 | 第25-26页 |
第四节 董事与高管注意义务的区别 | 第26页 |
第五节 主观标准与客观标准的区别 | 第26-28页 |
第三章 美国董事注意义务责任限制制度 | 第28-43页 |
第一节 问题产生的背景——董事责任危机 | 第28-32页 |
第二节 董事责任限制立法 | 第32-38页 |
一、章程选择权立法模式 | 第33-35页 |
二、法定立法模式 | 第35-38页 |
第三节 公司对董事补偿制度 | 第38-40页 |
第四节 董事责任保险制度 | 第40-43页 |
一、概述 | 第40页 |
二、被保险人 | 第40页 |
三、承保范围 | 第40-41页 |
四、制度价值 | 第41-43页 |
第四章 我国董事注意义务及责任限制制度 | 第43-53页 |
第一节 基本概况 | 第43页 |
第二节 我国董事注意义务立法情况 | 第43-44页 |
第三节 我国董事注意义务司法情况 | 第44-49页 |
一、我国董事注意义务行政诉讼——以丁力业案为例 | 第45页 |
二、我国股东代位诉讼中法官的价值取向——以武进案为例 | 第45-49页 |
第四节 中美董事注意义务司法判决路径比较——以Dempsey案与武进案为例 | 第49-53页 |
第五章 美国董事注意义务限制对我国的启示 | 第53-57页 |
第一节 对我国立法的启示 | 第53-54页 |
第二节 对我国董事责任限制制度的启示 | 第54-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后记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