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当代雕塑中的极简因素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第一节 缘起 | 第10-12页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第12-15页 |
一、研究范围界定 | 第12页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5页 |
第一章 极简主义艺术的出现 | 第15-29页 |
第一节 极简主义雕塑的历史发展 | 第16-17页 |
第二节 西方极简主义形式语言特征和观念 | 第17-20页 |
一、从低限度出发 | 第17-19页 |
二、形式即观念 | 第19-20页 |
第三节 从工作方式反观极简主义雕塑的代表艺术家 | 第20-29页 |
一、直接堆叠 | 第21-23页 |
二、使用灯光 | 第23-25页 |
三、模块化的引用 | 第25-26页 |
四、干预空间 | 第26-29页 |
第二章 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中的极简主义形式 | 第29-47页 |
第一节 当代艺术在中国 | 第29-35页 |
一、“后奥运时代”的探索 | 第29-32页 |
二、回到对个体、微观和细节的关照 | 第32-35页 |
第二节、极简主义进入中国 | 第35-38页 |
第三节、中国当代雕塑与极简主义 | 第38-47页 |
一、制造与规模 | 第39-42页 |
二、瓷的另一种可能 | 第42-44页 |
三、叠置的都市景观 | 第44-47页 |
第三章 个人实践 | 第47-55页 |
第一节 黑色生产 | 第47-50页 |
一、无效生产 | 第47页 |
二、切入、割离和复盖 | 第47-48页 |
三、拼接、组建和刨除 | 第48-49页 |
四、侵蚀和消磨 | 第49-50页 |
第二节、消失的形状 | 第50-55页 |
一、强制执行与残躯败体 | 第50-51页 |
二、锐化的支、片、条、块和团 | 第51-52页 |
三、平行化 | 第52页 |
四、剥离、叠置和阵列 | 第52-53页 |
五、扭曲和照明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