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20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9-10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0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一、衡量竞争程度的文献 | 第10-17页 |
二、本文的主要贡献 | 第17-18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框架 | 第18-20页 |
一、论文研究思路 | 第18页 |
二、论文框架 | 第18-19页 |
三、研究难点及解决 | 第19-20页 |
第二章 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实证研究-结构法 | 第20-25页 |
第一节 市场集中度测量指数简介 | 第20-21页 |
一、CR_N比率 | 第20页 |
二、HHI指数 | 第20-21页 |
第二节 中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的计算和分析 | 第21-25页 |
一、两个指标的计算结果 | 第21-22页 |
二、对结果的分析 | 第22-25页 |
第三章 可竞争市场理论-对中国银行业的解释 | 第25-32页 |
第一节 进入退出堡垒 | 第25-26页 |
一、进入和进入堡垒 | 第25-26页 |
二、退出和退出堡垒 | 第26页 |
第二节 可竞争市场理论 | 第26-29页 |
一、理论背景 | 第26-27页 |
二、理论介绍 | 第27-28页 |
三、政策含义 | 第28-29页 |
四、对该理论的批评 | 第29页 |
第三节 我国银行市场可竞争性分析 | 第29-32页 |
一、进入堡垒 | 第29-30页 |
二、退出堡垒 | 第30-32页 |
第四章 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实证研究-非结构法 | 第32-58页 |
第一节 PR模型简介及设定 | 第32-42页 |
一、PR模型简介 | 第32-34页 |
二、PR模型变量的选取 | 第34-41页 |
三、本文PR模型最终选取的形式 | 第41-42页 |
第二节 数据来源及样本分析 | 第42-45页 |
一、数据来源 | 第42-44页 |
二、样本分析 | 第44-45页 |
第三节 实证检验及结果 | 第45-58页 |
一、对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检验 | 第45-53页 |
二、对城市商业银行的检验 | 第53-54页 |
三、对各类银行的比较分析 | 第54-58页 |
第五章 总结以及政策建议 | 第58-63页 |
第一节 总结 | 第58-60页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60-61页 |
第三节 不足之处与展望 | 第61-63页 |
中文参考文献 | 第63页 |
英文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附录一: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多重共线性更加严重的解释 | 第66-67页 |
附录二:变量的具体定义和数值处理 | 第67-69页 |
附录三:银行的分类及其本文采用的银行样本名称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