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3页 |
ABSTRACT | 第13-16页 |
符号及缩略语 | 第17-18页 |
文献综述 | 第18-41页 |
第一章 脂质体作为新一代疫苗佐剂的研究进展 | 第19-37页 |
1 脂质体作为疫苗佐剂的应用 | 第19-20页 |
2 运用脂质体佐剂的作用机制推动其发展 | 第20-23页 |
2.1 理化性质对脂质体佐剂功能的影响 | 第20-22页 |
2.2 脂质体的设计对其佐剂功能的影响 | 第22-23页 |
3 脂质体作为核酸疫苗佐剂 | 第23-25页 |
4 评估脂质体疫苗佐剂的新方法 | 第25-26页 |
5 脂质体进军佐剂制造业面临的障碍 | 第26-28页 |
5.1 微流法制造备脂质体佐剂 | 第27页 |
5.2 脂质体制备中的处方设计和质量控制 | 第27-28页 |
6 结论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7页 |
第二章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37-41页 |
1 新型疫苗佐剂研发的必要性 | 第37-38页 |
2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试验研究 | 第41-129页 |
第三章 地黄多糖脂质体体外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 第43-5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1.1 试验药物 | 第44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44页 |
1.3 主要仪器 | 第44-45页 |
1.4 地黄多糖脂质体体外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45页 |
1.5 地黄多糖脂质体体外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分化的影响 | 第45-46页 |
1.5 数据分析 | 第46页 |
2 结果 | 第46-49页 |
2.1 RGPL体外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46-48页 |
2.2 RGPL体外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分化的影响 | 第48-49页 |
3 讨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第四章 地黄多糖脂质体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 第53-61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3-55页 |
1.1 药物准备 | 第53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53-54页 |
1.3 主要仪器 | 第54页 |
1.4 试验动物 | 第54页 |
1.5 试验方法 | 第54-55页 |
1.6 数据处理 | 第55页 |
2 结果 | 第55-58页 |
2.1 RGPL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 第55-57页 |
2.2 RGPL对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 第57-58页 |
3 讨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1页 |
第五章 地黄多糖脂质体对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 第61-7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2-65页 |
1.1 试验药物 | 第62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62页 |
1.3 主要仪器 | 第62页 |
1.4 试验动物 | 第62-63页 |
1.5 试验方法 | 第63-65页 |
1.6 统计分析 | 第65页 |
2 结果 | 第65-70页 |
2.1 RGPL对DCs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65-66页 |
2.2 树突状细胞形态变化 | 第66-68页 |
2.3 RGPL对DCs刺激混合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68页 |
2.4 RGPL对DCs提呈抗原能力的影响 | 第68-69页 |
2.5 RGPL对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表达的影响 | 第69-70页 |
3 讨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第六章 地黄多糖脂质体包裹抗原稳定性研究 | 第75-8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5-77页 |
1.1 试验药物 | 第75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75-76页 |
1.3 主要仪器 | 第76页 |
1.4 地黄多糖脂质体的制备和质量评价 | 第76页 |
1.5 地黄多糖脂质体体外抗原释放研究 | 第76-77页 |
2 结果 | 第77-80页 |
2.1 地黄多糖脂质体包裹抗原后粒径的变化 | 第77-79页 |
2.2 地黄多糖脂质体包裹抗原释放研究 | 第79-80页 |
3 讨论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第七章 地黄多糖脂质体对OVA免疫小鼠的影响 | 第83-9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4-86页 |
1.1 药物准备 | 第84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84页 |
1.3 主要仪器 | 第84页 |
1.4 动物分组及处理 | 第84-85页 |
1.5 淋巴细胞增殖率的测定 | 第85页 |
1.6 细胞因子IL-4和IFN-γ浓度的测定 | 第85页 |
1.7 ELISA法测定IgG的浓度 | 第85-86页 |
1.8 淋巴结中的免疫活化反应 | 第86页 |
1.9 数据处理 | 第86页 |
2 结果 | 第86-95页 |
2.1 淋巴细胞增殖的动态变化 | 第86-88页 |
2.2 细胞因子IL-4和IFN-γ浓度的动态变化 | 第88-90页 |
2.3 IgG的浓度动态变化 | 第90-91页 |
2.4 引流淋巴结中抗原运输和记忆T细胞反应 | 第91-95页 |
3 讨论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99页 |
第八章 地黄多糖脂质体对PCV-2免疫小鼠的影响 | 第99-10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00-101页 |
1.1 药物准备 | 第100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100页 |
1.3 主要仪器 | 第100页 |
1.4 动物分组及处理 | 第100-101页 |
1.5 ELISA法测定IgG、IgG1、IgG2a、IgG2b和IgG3的浓度 | 第101页 |
1.6 血清细胞因子浓度变化 | 第101页 |
1.7 脾脏组织学分析 | 第101页 |
1.8 数据处理 | 第101页 |
2 试验结果 | 第101-105页 |
2.1 RGPL增强机体对疫苗抗原的抗体反应 | 第101-103页 |
2.2 RGPL提高血清中IL-4、IFN-γ、IL-17和TNF-α含量 | 第103-104页 |
2.3 脾脏组织学变化 | 第104-105页 |
3 讨论 | 第105-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09页 |
第九章 地黄多糖脂质体通过TLR途径对DCS的影响 | 第109-12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10-112页 |
1.1 药物准备 | 第110页 |
1.2 RGPL对DCs TLR4、TLR2、MyD88、TRAF6和NF-κB mRNA表达的影响 | 第110-111页 |
1.3 RGPL对DCs分泌TNF-α和IL-12p40的影响 | 第111-112页 |
1.4 RGPL对DCs NF-κB表达的影响 | 第112页 |
1.5 数据处理 | 第112页 |
2 结果 | 第112-118页 |
2.1 DCs中TLR4、TLR2、MyD88、TRAF6和NF-κB mRNA表达的变化 | 第112-115页 |
2.2 RGPL经由TLR途径对DCs分泌TNF-α和IL-12p40的影响 | 第115-117页 |
2.3 RGPL对DCs NF-κB表达的影响 | 第117-118页 |
3 讨论 | 第118-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3页 |
第十章 地黄多糖脂质体对TLR4基因敲除小鼠免疫效果的影响 | 第123-12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23-124页 |
1.1 试验药物 | 第123页 |
1.2 动物分组及处理 | 第123-124页 |
1.3 细胞因子IL-4和IFN-γ浓度的测定 | 第124页 |
1.4 ELISA法测定IgG及其亚型的浓度 | 第124页 |
1.5 数据处理 | 第124页 |
2 结果 | 第124-127页 |
2.1 细胞因子IL-4和IFN-γ浓度的动态变化 | 第124-125页 |
2.2 IgG的浓度动态变化 | 第125-127页 |
3 讨论 | 第127-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29页 |
全文结论 | 第129-131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31-133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3-137页 |
致谢 | 第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