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5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有机茶园土壤环境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 | 第15-27页 |
2.1 有机茶概述 | 第15-19页 |
2.1.1 有机茶种植模式简介 | 第15页 |
2.1.2 我国茶叶(植茶)历史及布局 | 第15-19页 |
2.2 茶园土壤性质的空间差异 | 第19-22页 |
2.2.1 茶园土壤质量因子的时空变异 | 第19-20页 |
2.2.2 不同规模茶园土壤的空间差异 | 第20-21页 |
2.2.3 茶叶及茶园土壤污染物来源研究 | 第21-22页 |
2.3 有机茶园土壤环境适宜性评价 | 第22-25页 |
2.3.1 茶园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基准 | 第22-23页 |
2.3.2 茶园土壤环境适宜性评价方法 | 第23-24页 |
2.3.3 茶园土壤环境适宜性评价因子 | 第24-25页 |
2.4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2.5 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基于空间差异的有机茶园土壤采样方法研究 | 第27-39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7-31页 |
3.1.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7-28页 |
3.1.2 样品采集与处理 | 第28-30页 |
3.1.3 分析指标与测定方法 | 第30-31页 |
3.1.4 数据处理与评价方法 | 第31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1-37页 |
3.2.1 采样深度对茶园土壤pH、有机质及重金属含量评价结果的影响 | 第31-33页 |
3.2.2 海拔高度及土壤类型对茶园土壤pH、有机质含量评价结果的影响 | 第33-34页 |
3.2.3 采样密度对茶园土壤pH、有机质含量评价结果的影响 | 第34-35页 |
3.2.4 不同规模茶园采样点设置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 第35-3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不同茶区茶园土壤环境适宜性评价 | 第39-53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4页 |
4.1.1 典型供试茶园基地调查信息 | 第39-42页 |
4.1.2 不同茶区供试茶叶样品信息 | 第42-43页 |
4.1.3 分析指标与测定方法 | 第43页 |
4.1.4 数据处理与评价方法 | 第43-44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4-52页 |
4.2.1 我国不同茶区茶园基地土壤肥力状况评价结果 | 第44-47页 |
4.2.2 我国不同茶区茶园基地土壤重金属评价结果 | 第47-51页 |
4.2.3 我国不同茶区茶叶品质检测结果 | 第51-5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茶叶产地环境适宜性评价及优势区域划分 | 第53-63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53-55页 |
5.1.1 自然适宜性评价 | 第53-54页 |
5.1.2 污染风险性评价 | 第54页 |
5.1.3 经济生产适宜性评价 | 第54-55页 |
5.1.4 优势区划成图方法 | 第55页 |
5.2 全国茶叶适宜区域及优势区域的分布 | 第55-62页 |
5.2.1 基于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的茶叶产地适宜区域分布 | 第55-57页 |
5.2.2 基于茶叶生产规模的有机茶叶优势区域分布 | 第57-59页 |
5.2.3 基于特色茶叶品种的茶叶优势区域分布 | 第59-6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全文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63-67页 |
6.1 全文结论 | 第63-64页 |
6.2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64-65页 |
6.2.1 创新之处 | 第64页 |
6.2.2 不足之处 | 第64-65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作者简介 | 第77页 |